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宋风
  4. 第三百八十七章 法律
设置

第三百八十七章 法律(2 / 2)


“毕竟是多出来一个机构啊!”

“自古以来便没有一个完美的体制可以实行万载精简机构是一个精神其目地是为了朝廷运作起来更有效率而不是为了裁人而精简那样的官制改革不改也罢。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马上要进行的官制改革也并非是一步到位任子孙使用沿袭无论怎么改善都还是有些缺憾的……”王静辉说道。

“这个某心中明白!”王安石也是苦笑一声不知该如何作答……

经过了几天的讨论后大宋官制改革方案终于敲定了。首先便是三省六部的改革这是第一阶段后面跟随而来的各部寺监制度的变革也是要紧锣密鼓的开始准备最后才是地方上的官制改革──至于地方上地官制改革还没有最后的定论朝廷内部正在讨论制订当中。不过这件事的主角是司马光与王安石王静辉决定退出因为他觉得自己若是老是抛头露面难免会招惹来别人对自己的猜忌在这个时代就是几十年前不可一世的英雄狄青也被人家地口水给吓死。更不要说来对付自己一个小小的驸马了。

王静辉退出这个圈子的同时也是对越来越有主见的赵顼一种防备──官制改革的精神内容实在是太过蹊跷这远远超过了赵顼现有地水平以王静辉的估计最大的可能便是慈寿宫地曹老太太在翻云覆雨。不过想想又不大可能曹老太太已经好几年没有出来露过面了再说赵顼也未必会听从曹老太太的摆布。

到现在王静辉心中甚至有种恐惧的感觉所以他选择了退缩不这么积极的参与政事了只是提出一些建议至于朝廷肯不肯采纳这是赵顼、司马光和王安石的事情他也不想过多参与其中。地方官制改革中他提出了加强对贸易的管理尤其是杭州、楚州、泉州等地。因为贸易而引起的争端诉讼压到市舶司来处理不要混同一般民事案件都交由州县长官处理一方面杜绝了州县长官的腐败问题另外也是市舶司到底还是和贸易相接近处理案件更为得心应手。

不过让王静辉比较好笑的是他以为自己不参与地方官制改革朝廷地几位大佬很可能会否决自己的提案却没有想到地方官制改革方案中第一给确立下来的便是这个条文这倒是让王静辉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赵浅予知道了笑着说道:“你可真够呆的那个州县官喜欢自己的诉讼案件多如牛毛?这可是极大影响到他们自己个人升迁考评的重要事情你能够把这些案件推到市舶司来解决那些州县长官感谢你还来不及呢!王介甫和司马君实都在底层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官员对这种事情自然是心知肚明!”

王静辉听后不禁有些愕然不过随即也是一笑这种事情自己在出知楚州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显露端倪底下的官员没有少抱怨过想来现在的贸易发展程度比以前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各种纠纷也不可避免的增多了。现在自己提出这项议案正好可以补其中不足自然是通过的最快了。

对于中央官制改革部分皇帝赵顼非常满意而司马光担心的在短时间内裁减大量官员的事情也得到了避免巡回法庭的出现使得数百官员的最终走向有了明确的保证至少身在汴都的这些原本就是被清理的对象有了事情可做。事实上宋朝的叠床架屋的官制模式产生了大量的冗官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冗官都是无能之辈他们当中也有非常有才能的只是这官位实在是有限无到他们去做而已。

巡回法庭安置的这些官员未必都是擅长司法这一块地。不过中间确实有很多人才再经过国子监、华英书院的律学学习后最终有五百人左右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也许现在他们并不显眼但他们之中后来不乏成为著名的断案高手这也倒是人尽其才了。

值得要说的是。也许受到王静辉的启发王安石在官制改革后期对裁汰官员地安置也做得非常到位不过他却没有想出什么太好的办法只得在巡回法庭上做文章。原本按照王静辉的计划巡回法庭所需要的官员在四百人但经过扩充后可以安置五百多人其中的安置对象便是在像楚州、杭州等经济发达城市增加了巡回法庭的法官人数。而且受王静辉的启发在把经济贸易类案件转移到市。舶司后市舶司也需要大量的人员来管理此事所以又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市舶司系统。

巡回法庭倒是有些像后世影视剧中钦差大臣一样专门审理那些个州县存在疑问的案件。按照规定若是巡回法庭也不能够很好解决的案件将会移交给大理寺来做终审判决相当于后世地最高法院的作用。这是当初王静辉与王安石都没有想到的因为这一部分权力按照改革制度是归往刑部的但后来皇帝赵顼在司马光的建议下。没有恢复审刑院制度而是将这部分权力划归到大理寺从此大理寺地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司法上决非刑部一家说了算了。

王静辉心目中的司法体系没有实现不过总算是开了一个好头不像司马光和王安石。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他有的是时间来等待最佳地机会来实现心目中的司法体系不过换句话来说他所想的未必是正确地──历史上王安石的经济思想在这个时代恐怕是无人能够出其右的。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非常的糟糕可见先进未必正确只要符合现实需要就是最好。

在大宋中央官制改革过后王静辉立刻上章朝廷希望能够专门重修有关经济方面的法律以便基层官员审案定案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大宋不能够跟上高速发展的经济一个在于其政治制度另外一个便是司法制度的滞后了。王静辉知道中国古代法律自成一体后世成为东方法系深刻地影响了东亚各国不过因为古代中国对商人的歧视。所以根本就没有后世所谓的民法和商法而后世西方各国在工业革命的时候尽管生产力与现在的宋朝水平相差甚远但由于其对商人的重视程度很早的便有了后世现代商法的雏形。

现在历史已经改变的太多就宋朝现在的发展形势就算以后东北女真和蒙古崛起那也对大宋构成不了什么威胁光是耗也能耗死他们──历史上的南宋尽管军事上非常吃憋但蒙古人征服南宋所花费的时间是最长的几乎用了半个世纪才达到目的而同时期的其他各国除了金朝还能够的时间长些之外用了二十二年才达到目标其余各国在蒙古铁骑下从来没有超过十年的基本上是五六年就被覆灭了。有了这样的对比在某种意义上也不能说宋朝是窝囊宋它的军事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

在外部环境比较安定下在王静辉眼中除了要大力发展军事以期收复燕云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发展商业经济了他不知道会不会以后出现资产阶级但无论采用那种政权国家就是抵御外辱对内让百姓生活的更好事实上到了后世的时候中东国家也是帝王制度因为国内富裕也很难说的上它就是落后的。

想要发展经济就要面临法制问题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有人的地方就有纠纷更何况商业领域更是如此专门的商法编制势在必行而相应的民法等等法律也要尝试从刑法中分离出来就算在王静辉有生之年做不到也要积累相应的经验留给后人做参考。

王静辉的奏章中对建立专门详细的商法做了详尽的说明并且还建议朝廷能够大量培养相应的人才。事实上华英书院和西湖书院还有很多并不出名的书院都是属于王静辉的私产开设的课程也与外界传统书院有很大的区别现在他名下的各个书院都开设了律法系不过这门课程并不是很受到欢迎。现在王静辉的奏章中专门说到了律法人才的培养建议国子监应该对民间书院开放通过考试等等来吸收专门的律法人才进入国子监──这一项实际上指的便是自己名下的书院因为只有他开办的书院才有专门的律法专业一旦进入国子监他们便成为大宋的官员了这也是一项出身同时也有力的促进了大宋在这方面人才的积累使得以后人才的培养更加细化、专业化这也同样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革新!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