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外静悄悄的,一个人都没有。
家里请的阿姨半个月前就辞职回家了。听说是儿子要高三了,压力太大,当妈的特意放下了工作回去陪读,帮忙缓解压力。
他那时候还在住校,给阿姨发了个红包,之后就一直没费力气请新的。
于笙半闭着眼睛晃进洗手间,用凉水抹了把脸,绕回厨房,拉开冰箱门往里看了看。
空空荡荡的,摆了两三罐啤酒,角落里潦草塞着几个不知道放了多长时间的外卖快餐盒。
还和他回来之前一模一样。
于笙早习以为常,抓抓头发,扯了个袋子把快餐盒扫进去,打了个结扔在门口,准备出门的时候带下去扔掉。
八点开考,提前半个小时进场,七点半就得到考场。
他住的地方离学校挺近,十分钟就能到,时间还不算太紧张。
上机考试,联网判卷,连笔都用不着带。于笙翻出校服套上,又在厨房里绕了一圈。
窗台上还放着几个苹果,是走了的阿姨拿来的,家里果园种的,说是给他尝尝鲜。他带了一兜子去学校,就剩下了几个,一直放在小窗台上。
被风吹了半个月,已经干得皱巴巴的了。
昨晚刚熬了夜,于笙现在还没什么胃口,也懒得弄饭吃。扫了一眼厨房角落里可怜兮兮摞着的几袋泡面,随手抄了个勉强好看点的苹果揣进口袋,拎着垃圾出了门。
-
A市五所高中,三中一直以乱中有序的校风、稳定的处分记过率和升学率强势垫在了一众普高末尾。
偏偏又跟市里顶尖的省重点高中坐落在了紧邻的片区。
两所学校校风迥异、生源天差地别,校门背对着背好像离了十几公里远,后墙却偷偷摸摸地你挨我我挨你,中间只隔了两条街。
两条街都是商业步行街,商贩直接面对好好上课或是专心逃学的学生,充斥着网吧、KTV和各类廉价的小商铺,是个熙熙攘攘且无比混乱的地方。
混乱到每次出了什么事,都一定是三中学生惹的。
于笙套着三中校服,打了今天的第十七个哈欠,绕过了朝过往学生热情兜售逢考必过套装的小摊。
这种直接依托于学生的商业街,在寒暑假会很明显的萧条下来。但今天是全市统考的日子,早早就有不少商贩特意出摊,道路两旁挤满了卖东西的临时摊位,让原本就狭窄的路况直接又拥挤了一倍。
“孔庙出品,逢考必过!”
摊主很热情,举着手里的三角尺套装迎风招摇,一句追一句吆喝:“塑料的两块,铁的五块!带抛物线透视图,考场上至少帮你省下半个小时!”
“考试必备神器,一看就会用!”
“买就送书签,考试锦鲤,包过包涨分!”
……
招呼声响,彩头一套接一套不带重复的,没过多久,就有几个学生扛不住诱惑,犹犹豫豫凑了过去。
于笙揉揉耳朵,特意多绕了大半个圈。
做生意的比谁都精明,卖学习用品从不招呼三中学生,穿件校服就能省下不少的麻烦。
这种考试不会有什么好事,说不定就是这个创新那个竞赛的初层选拔,专门把那些好学生骗走圈起来,一个暑假都得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于笙今天就是来闭着眼睛瞎蒙的,绕过乱七八糟的摊位,买了两个包子一袋豆浆,直奔学校后墙。
学校后墙栏杆上有个豁口,这么多年都没被修上,造福了一代又一代翻墙的三中学子。
于笙家就在学校后面那一片新建的高档小区,要是从前门绕,少说也要半个小时,从后面翻墙就只用十分钟。
高中生涯,在能在早上足足多睡二十分钟这种福利面前,一切不准翻墙的规定都是纸老虎。
于笙轻车熟路,踩着点绕了后墙半圈,找了个清净的地方,叼着豆浆,打开装着包子的纸袋。
包子是新蒸的,热气腾腾,还有点烫。
于笙倒了个手,刚咬开豆浆的塑料袋喝了一口,原本僻静的角落忽然喧哗一阵,远远迎上来了一帮人。
六七个。
挺冲,气势汹汹,手里还带着家伙。
为首的是个男生,扫把头,咬着根烟,歪歪斜斜套着件省重点的校服,踩了双嚣张的白水泥,画风一点都不省重点。
塑料袋容易洒,于笙护着豆浆,很礼貌地侧了侧身,准备给这群人让个路。
才转过身,他身边就被人结结实实围了个水泄不通。
几个人高马大的肌肉块站在前面,抱着胳膊,脸上写满了不好惹。
于笙叼着软塌塌的豆浆袋子,看向神色阴郁死盯着他的扫把头,端详一会儿,朝他打了个招呼:“朋友,我认识你?”
不问还好,话一出口,扫把头的脸色瞬间更难看了:“你他妈——”
骂了半句,他忽然想起自己才是带着弟兄来堵人的那个,话音一顿,神色渐渐从恼火转成不屑:“于笙,你以为装傻就能混过去了?”
扫把头叼着烟,嗤笑一声,眯起眼睛扬扬下巴:“老子告诉你,今天要是不揍得你跪下来叫爸爸,我们就算白来一趟!你——”
于笙一拍脑袋:“啊。”
扫把头:“……”
凝聚起来的气势猝不及防被打断,扫把头火冒三丈瞪起了眼睛,正要爆炸,于笙已经又拎起袋子,抓紧时间咽了两口快凉的豆浆。
“朋友……”
于笙总算想起了他究竟是谁,揉了揉震得生疼的耳朵,及时在他继续浪费时间废话下去之前截住话头。
“我那天就是随便一说,你不会真出门下雨走路撞墙,考试还让监考给抓了三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