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逼良为妃
  4. 6、第 6 章(捉虫)
设置

6、第 6 章(捉虫)(1 / 2)


虽说尚未亲政,朝务都由鸾仪司与内阁协办,但皇帝终归是皇帝,每日鸾仪司与内阁的批本依旧照先帝的老例,拟票批红后送到御前,待御览后方送回内阁由中书舍人们将拟好的旨意抄录存档,再自尚宝局请出御宝盖了印明发天下。

御极万方,再是天下太平也有忙不完的事,又是将近秋汛的时候,皇帝出宫了一日,案上奏折积了几尺,她自午时一气看到戌时,匆匆停笔用了膳,撂了筷子盥手漱口,又坐回御案前盘膝不动,崔成秀换了茶端进来,见皇帝对着奏章皱眉,不敢高声,小心翼翼低声提醒:“老娘娘的嘱咐,小爷进了膳后千万歇一歇笔,一来养神,二来消散消散解解乏,省得时间长了,累坏了身子。”

皇帝并不理会,蹙着眉凝神思索了一阵,突然道:“今日轮值的阁臣是谁?鸾仪司呢?”

崔成秀心里“咯噔”一下,目视一旁的掌案女官,后者答得走珠般流利:“鸾仪司里是郑先生,内阁里是刑部吴大人和御史台秦大人。”

“正是要找他们。”皇帝把两份折子并起放在奏事匣子上,示意女官装匣捧出去,“将这两份折子送与几位大人同看,也把历年来洪江两岸的晴阴雨水表查一查,教他们议一议,朕在清和殿里等。”

因要辅助皇帝学习政务,对皇帝看不懂或不满意的批本,历来都由鸾仪司女官和阁臣为皇帝解说清楚,皇帝于政务上最不肯马虎,但凡有疑问的地方,都立刻招了人来请教,故此两处每日都有人值宿,以备皇帝询问。

这日的政务似乎很是棘手繁杂,几位大人陪着皇帝又解说又彼此争论的直到三更,论政时内侍没有旁听的份儿,崔成秀在殿门口陪着熬到天亮,期间进了换了几回茶,送了一回夜宵,只听了一鳞半爪——御前严禁走风,谁也不敢多看多听多问,但架不住日积月累有心人猜想,只这一鳞半爪,便够崔成秀明白是那位被人弹劾的漕运总督郑廷机要霉上加霉了。

这几年来天时其实不算好,仗着国库充盈,也为了体恤小民,三年前朝廷下旨洪江两岸连免赋税三年,又大把地掏银子出来令漕运衙门整治河务,无奈所托非人,这位漕运总督竟是极不成器,贪墨渎职被京里微服出巡的御史弹劾不说,还胆大包天地起了杀人灭口的心思,竟派人伪作沿江清剿水匪,暗地里截杀回京的御史。然而这件事虽然证据确凿,但内里却牵连甚广,鸾仪司与内阁对如何查办也有些争议,因皇帝近年来渐有主张,颇有些决断,索性将两份意见都拟票上承御览,果然皇帝当日即招了人御前议事,待众人将一应来龙去脉都解说清楚,便道:“如此张狂行事,实属罕见,朕看也不必等到八月,如今便狠狠地下力气查!起先朕也觉得先不兴师动众,秋汛后再动手不迟,可如今看来,漕运衙门并水营竟是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了!这样如虎似狼,想来小民的死活他们也未必放在心上,倘若立刻换了人去清查河务,说不定还能亡羊补牢挽回一二。”

皇帝素来谨言慎行,又未亲政,平日极少对臣子长篇大论,今日这样显是震怒之极,鸾仪司和御史台主张即刻严查,都甚是欣慰,左都御史秦享道:“御史台已令各州巡按御史会同沿江县令即刻清查各处堤岸,如今郑廷机下狱,去了一层掣肘,只怕更好查了些。”

“此案涉连甚广,各样差使要先分开。”鸾仪司掌印郑葭道,“查漕务贪墨,整顿水营,巡查河务堤防,各专门指派数人,所查情实最后一并会总到三台,免得秋汛误农。”

“还有一样,”刑部尚书吴江道,“历来大比都有应试秀才举子搭漕船入京,也有些本身便是漕民出身,说不定便有些牵连在里面,便是不涉情弊,举证呈堂也要费许多时日,这些人是否按例一应传讯皆免?”

“不免。”皇帝冷然道,“朕知道如今举子的毛病,许多人早早入京,不是来静心读书,而是来打点钻营,听说也有为了省几两税银,假借官船运私礼入京的,恐怕有些搭乘漕船的人,不是为了省钱,也是起了这样的心思。这样的人,便是才华再高,于朝廷日后又有何用?今科应考者若有牵连在内的,只要查实情弊,一概不饶——早些揪出来,只怕朝廷还能少费些俸禄呢!”

“世风确然如此,”左都御史秦享掀髯一笑,“倘若如陛下所言,臣与下属日后也能少忙碌些。”

“还有一件事。”众人行礼欲退,皇帝忽然又止住,“朕知道此案里还有一等忌讳,你们不好说出口,今日内阁各部便传谕众臣:倘若有宗亲涉案,皆罪加一等——就是国法饶他们,祖宗家法也饶不了他们!”

这句话实在一针见血。皇帝本是恭王嫡女,自出生后便被先帝收养在宫中,五岁立为嗣皇孙,恭王上书请旨出巡,合家迁去了云州隐居,官员们寻常皆不得见,只留了个庶长子在京里逢年过节朝廷行礼,等闲也不出王府一步。没有正经主人,便有小人猖狂。恭王妃郑氏是郑廷机的长姐,往日太后与皇帝对郑家颇多优容,皇帝又即将亲政,一念至此,颇有些臣子有了些心障,如今皇帝将话头挑明,众人都放下心来,安心回去分派人办事。

臣子们安心了,皇帝却有些郁郁起来,回了寝宫也迟迟不得入睡,索性又起身读书。眼见五更将尽,皇帝一夜不曾合眼,崔成秀出殿往御膳房走了一趟,回来便领着侍膳太监送了安神汤呈到书案前:“老娘娘有懿旨,早上要礼佛,小爷不必去伺候了。今儿个沐休,大人们也必不来的,小爷熬了一夜,且喝了安神汤安歇了罢。”

皇帝心头正烦闷,放下书冷冷看他一眼:“你去母后那里多嘴?”

“奴婢怎么敢?”崔成秀急忙跪下辩白,“奴婢去御膳房督办安神汤,正碰见仁寿宫里的崔喜取老娘娘的参汤,后头老娘娘就传来旨意——小爷明鉴!”他见皇帝点了点头,又拿起书来,情急之下想出个不是主意的主意,先示意随侍太监宫女都退下去,上前低声道:“奴婢自孙得秀那里听来一件事,遂王殿下和裕王殿下似乎有些不对付了。”

“裕王又闹事了?”裕王是宗室里有名的纨绔,虽然大事不惹,但总是小事不断,皇帝素来不喜,果然闻言就蹙了蹙眉,“这次是因为什么?”

“倒不是直接对上,”崔成秀道,“裕王殿下最近听冲云观里的道士讲风水讲得好,要建处别院供奉,在京里四处买院子,原本看中了一处人家,也谈好了价钱,偏生那家人把房子租给了来应试的外州秀才,贪图裕王府的人价钱给得高,毁了约硬要那几位搬出去,说也凑巧,正是顾小娘子她们几个,孙得秀奉了遂王殿下的令去投帖,正巧碰上,彼此争执了几句。后头遂王殿下和裕王殿下提起,随口规劝了几句,陛下知道裕王殿下的脾气,最是护短不讲理的,当场就闹得不欢而散。”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