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红楼之嗣子
  4. 22、姻缘
设置

22、姻缘(1 / 2)


千里之外的林崖自然无从得知自家已经被他最厌恶的几人当成了囊中物、盘中餐,满心里掂量的还是如何回楚容华的话。

黛玉是一定不能许给皇子的,这点林如海曾经与林崖清楚的说过。

一来,林家之所以在与甄家对上时如此有底气,有一部分底气确实是因为他们还不曾明着投靠任何一位皇子。

祸兮福所伏,如果只看到了林家缺少了朋党支持,背景不够深,那就是还不明白祸福相依的道理。就是因为没有明着投靠哪一位殿下,才能不当出头鸟,也就有了当今的偏袒,有了让各方拉拢的价值。

正如在林家与甄家不睦这件事上,在当今眼中,就是他手下的奴才与甄妃手下的奴才起了点口角的些许小事。换句话说,当家老爷的心腹与某位女主子的心腹起了纷争,这位女主子的儿子还琢磨他老子的权柄琢磨到天下皆知,当家老爷到底是向着谁的?而甄妃与她的两个皇子还在仔细权衡林家被拉拢的可能,余下的皇子则觉得林家投靠自己的几率又大了几分。到底谁的底气硬些?

但是一旦黛玉许给了哪位皇子,事情便没有这么便宜了。

二来,林如海说的十分坦然:他一生亲缘淡薄,膝下只有这么一点骨血,如何忍心送她到那等天下一等一凉薄险恶之地?

之前不是没有人想要求取黛玉,甄妃甚至透过口风,只要林家愿意,黛玉想配四殿下也好,六殿下也好,都只随林家心意,二殿下的母家也曾经想要用嫡长房嫡长孙上门求亲。

当时林如海都一一回绝了。

从打头的二殿下起,到甄妃次子六殿下,这几位皇子都年长黛玉至少十岁,不说夺嫡之争,单说他们都已经迎娶正妃过门,许的不过是侧妃之位,林家就断断舍不得让黛玉吃这个苦头,一生穿不得大红,永远比别的女人低一等。

楚容华正室是先太子妃、如今义忠亲王妃堂妹,临洮许家长二房的大姑娘,如今已经育有二女一子,他竟然还敢开口求取黛玉,如果不是看他日后要登临大宝,林崖真想把杯中茶都泼到那张笑意盎然的脸上。

“崖惶恐,只是舍妹的婚事家父早有决断,崖虽不孝,却也不敢忤逆。再者,家母去世前最放心不下的便是舍妹,唯一的心愿便是舍妹能十里红妆、嫁人为妻。”

林崖眼角眉稍都不带一丝情绪,声音清清泠泠,连一丝话缝儿都没留。黛玉的婚事别说他做不得主,就是能做了这个主,也绝不会应许楚容华。林家大姑娘是要十里红妆当元配嫡妻的,一个个竟想他们林家的姑娘做侧室,想得倒美。

楚容华又不是个傻的,闻言莞尔一笑:“你们家倒是宝贝的紧。”话里似乎还有几分赞赏,没有半点不悦。

林崖心中却更为警惕。

他明白,楚容华之前说要尚他公主,之后说想求取黛玉,都不过是一种心理战术。先说个林家根本不能接受的条件,然后再抛出点别的什么听起来还不算太过分的事情,他放松之下答应的可能性就会高出许多。

只是楚容华野将他看得太低。他尚楚容华胞妹也好,许嫁黛玉也罢,无法接受的难道只有林家自己?就算两边只是口头约定密而不发,几年后到了年纪一样要捅出来,到时候大事未定,就让人觉察出林家心向何人,楚容华担得起这份风险吗?

这个局未免太过粗糙。

果然,楚容华下一句又抛出了一个人选。

“曾定岳曾侍郎之名,贤弟可曾听过?”话音未落,楚容华甚至还举杯向林崖示意,以茶代酒,饮了一杯。

礼部侍郎曾定岳,乃是昌泰六年的榜眼,多年来深得当今信重,更兼他学贯古今,主持编纂了收录历朝典籍的《昌泰大典》,在清流士子中极有声望。如今朝野皆知,等现任礼部尚书一乞休,曾定岳就是板上钉钉的礼部尚书,入阁拜相都是十拿九稳。

没想到这样的人,竟然不声不响的站在了楚容华身后。

对楚容华的本事又多了一分了解,林崖也饮下一杯,再开口时多了几分谨慎:“曾侍郎乃天下读书人典范,崖虽居山野,焉能不知?”

言语中的敬仰钦羡,听得楚容华眉目舒展。

“如此甚好,曾侍郎对林公也是赞许的很!曾侍郎膝下五子四女,又有嫡孙九人,嫡孙女三人。现成两桩好婚事,无论是贤弟有意迎娶曾家女也好,或者觉曾家家风合意,愿意将舍妹许配也可,愚兄都愿为你们牵线搭桥,贤弟以为如何?”

这手笔,也算大了。林崖眉尖一跳,正要婉拒,楚容华却摆了摆手,阻住了他未出口的话:“贤弟莫急,大可回扬州报与林公,再行答复。曾家虽不是富贵熏天的人家,难道还比不得金陵李家?”

提到李家,楚容华似笑非笑的盯住了林崖,满是戏谑之意,林崖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是一个激灵。

黛玉曾经与李家嫡长孙议亲一事,连贾家人都不晓得。

前世读红楼时,林崖不是不纳罕。贾敏只有黛玉一女,既然百般看不上贾宝玉,为何不在生前为黛玉另择佳婿?到时候三媒六聘早早定下,也不是没有别的出路,何苦吊死在一棵不入眼的树上。

等林崖再世为人,勉强得到了林如海的信任,才晓得黛玉不是没有与别人议过亲。

贾敏在世时,早就再三察看,多方考量,故去前相中了金陵李家长房的嫡长孙。这个李家,也是贾珠之妻李纨的同族。只不过李纨之父是出了五服的旁支偏房家主,黛玉定的是宗房嫡系。

因为两家议定后没多久贾敏就起不得身,也就没有立下文书。按照李家老太爷的意思,等黛玉母孝过了再提此事也好。谁知祸不单行,贾敏身故后没出三月,李家的孙少爷也一场风寒倒下了,幼年夭亡。

四皇子与六皇子一母同胞,这一份同父同母的血脉情,在这一代皇子里可说是独一份儿。以往他们的母妃甄贵妃宠冠后宫,他们兄弟两个再齐心合力,那真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风传连先太子故去都有这两位殿下的手笔。

先太子一朝不明不白的去了,余下的皇子里除了年纪占了长的二皇子,真是再没什么人能入了这两位殿下的法眼。况且就算是二皇子,论本领、论圣宠,较之他们兄弟也差得远了。

眼看着前方似乎是一条通天大道,可问题也就来了。

皇位只有一个,那掌天下生死荣辱的至高权柄只能有一人享用,亲兄弟也不能例外,六皇子也是贵妃亲子,四皇子有的助力他一样不少,还因为是幼子而更受当今及其母妃的宠爱,只因为年纪上小了几岁,他就真的能甘心只跟在兄长后头,费尽心思为他人做嫁衣裳?

山西牛家投靠的是六殿下而非四殿下,当时可以说是为了避免当今忌惮,可是说一千道一万,牛家的万贯家私流水一样淌进的是六皇子府,而非甄妃一系惯常推出的四皇子府上。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