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群架就这么打起来了崔管事不在可怜的馆奴婢在劝和过程中各个遭殃。
尉窈微敞门缝凝听从不停的嚷骂里了解到几件事。
首先是庭院确实住满了帝室女公子总共五人。除了胡二迢、长孙稚、丘芒外抱怨骑射场的二女郎都姓元。
其次胡二迢是胡乙遨的孪生妹妹。尉窈对胡乙遨有印象那少年与尉茂、陆葆真在有梅园林赛过马。
再就是元珩和元瑀一样为元刺史的从侄来到平城的时间均不长。
切莫以为种种亲眷关系不重要当这些关系能汇成网时是可以推算出更深更隐晦之讯息的。比如某宗族的家长已迁去洛阳但是留下多数子弟在平城那该权贵就不是拥护今上汉化、迁都的改革派。再比如谁家滞留于边镇的子弟多那么待这些子弟到了进仕年龄后将举步维艰将来不仅比不上汉世族子弟的待遇连鲜卑同族的权贵也蔑视他们。
言归正传胡二迢、丘芒越骂越难听直到互揭出对方喜欢奚骄时崔管事来了这场争斗结束。
来得真是时候。
陛下为推行汉化政策早就严禁鲜卑同姓、更不许帝室诸族相互通婚胡二迢她们公然宣扬喜欢奚骄除了违反人伦还证明类似之事在“八部”学馆里不是个例。
“不公平啊。”尉窈坐回书案前轻语。
身在崔学馆她自然又想起四十余年前东郡公崔浩犯的国史之罪。那些和东郡公深有矛盾的鲜卑权贵状告东郡公的理由之一便是他把鲜卑部落婚嫁的人伦陋习刻在矗立于大道边的“国史碑”上令鲜卑族受尽世人嘲讽。
当时是世祖在位由此判崔浩“门房之诛”的酷刑连姻亲也尽被夷族。可是数十年后崔浩直书的鲜卑陋习依然没有断绝且是宗室权贵的后人知而违反!
怎不讽刺?
今晚天早黑幸而雨没再下。尉窈来到灶屋看见昨晚给她送晚食的婢女在抱柴对方跟在她后头小心翼翼道:“院里总共五位女公子从不过来都是婢子去送食。”
尉窈全当这婢女自言自语回屋继续整理给高小娘子的笔记她不确定高娄会不会着急返乡明天就来因此写到了下半夜才吹烛休息。
离她仄居之地最远的一间屋是管事住的地方换了屋主后无用的摆设全被搬走如今大半空间是书籍除此之外有个小火盆被当成柴烧的是各学童住舍扔掉的废纸、废简。
如此晚了崔管事还在看书人是桑榆苍容墙上影子芝兰挺拔人、影犹如隔着数十年光阴的两个人。
侍候他起居的僮仆叫峨峋和朝夕一前一后进来。
叫“朝夕”者便是傍晚时尉窈没搭话的那个婢女她禀道:“回管事学童住舍全已熄烛仍是尉女郎住舍熄烛最晚。尉女郎来领晚食的时候婢子按吩咐把话告诉她了尉女郎没理睬婢子。”
“让她对你面熟就行了往后她不找你你别扰她。”
“婢子明白。”
峨峋见管事不再看朝夕知道没有事了带她离开。峨峋再进来时把外头的兰草抱进屋很是欣喜:“换了土果然越长越好了。”
崔管事目光仍在书上说道:“我也只能帮着换土最主要的还得兰株自身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