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灵山
  4. 005回、名士风流五石散,魏晋衣冠扪蚤谈
设置

005回、名士风流五石散,魏晋衣冠扪蚤谈(1 / 2)


说你身上有虱子是夸你不是骂你你信吗?

还真有人信信的人当然不是阿q而是魏晋名流。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强汉与盛唐之间一个奇妙的过渡魏晋士子好清谈玄道风liu自赏恣诞狂放史称魏晋风度。

比如竹林七贤之一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酒徒刘伶抬棺纵酒醉生梦死号称在哪里醉死了就地埋。他喝醉了经常一丝不挂据坐屋中有人实在看不过去责问两句刘伶反唇相讥道:“天地为我庐房屋为我裤尔何入我裤中?”

天地是我居的穹庐房屋是我穿的衣裤你怎么跑到我的裤子里来了?有这么说话的吗如果别人这么说一定是个老流氓可是刘伶不同他是个有清名的文化人可见文化流氓自古有之。

与刘伶纵酒裸形相映成趣的是王羲之东床袒腹。晋太尉郗鉴要在丞相王导的儿子中挑一名女婿这也是古代贵族之间的政治婚姻。太尉的女儿是个有名的大美人王家诸子听说太尉来到家中的消息个个矜持只有王羲之毫不在意撩开衣服露出肚皮坐于东床吃零食。结果郗太尉偏偏挑中了王羲之以为佳婿就不知道郗小姐乐不乐意了?

王羲之的洒脱比刘伶的狂放尚知收敛毕竟刘伶露了全身而王羲之只露了肚皮。那么前面所说的虱子又是怎么回事?

魏晋时期的虱子很有名最有名的就是前秦文武双全的大臣王猛身上的虱子。据说王猛早年未发迹时面见入关的大将军桓温一边从身上捉虱子一边侃侃而谈旁若无人。这便是“扪虱而谈”的典故但当时曾扪虱而谈的名士可不止王猛一个考察史料在魏晋名流中可以捉出来一大串。

除了魏晋名流现代还有一位伟人也留下了类似的典故那就是*先生。据美国记者斯诺回忆他和*在延安窑洞中谈话的时候经常看见毛主席解开裤腰带捉虱子神情不变旁若无人。

后来有人附会这段传说说毛主席也有魏晋风度而事实未必。抗战时期延安的条件艰苦众所周知毛主席衣服上有虱子也不值得大惊小怪等到开国之后伟大领袖身上就不可能再有虱子了否则全国人民也不能答应。但是魏晋名流不一样上文所述扪虱而谈的都是高官贵族生活条件和艰苦二字根本扯不上边而且魏晋时期贵族的生活奢华是有名的。

有人又说了这是当时士大夫之间的一种自然率真的风气魏晋风度嘛。这种说法听上去貌似有点道理但仔细考证起来很有问题。中国的传统贵族和法国中世纪的贵族不一样没有不洗澡用香水掩盖体臭的习惯是非常注重养生的。著名的养生著作《黄庭经》就成书于魏晋时期说当时的名流不崇尚养生不重视卫生是说不过去的。话又说回来有没有风度与有没有虱子有个毛关系?想要风度有的是办法。

那么又是怎么回事呢?误会全是误会!虱子与风度无关而与另一种东西息息相关这种东西叫作五石散。

五石散是一种以五色石脂为药饵研磨成末制成的方剂据说服用之后能长生不老在魏晋时期十分流行。贵族名流中你要是没服用五石散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究竟有没有人服用五石散成就仙道?史书上无一例记载但是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还要服用呢?因为五石散确实有效。

服用五石散之后全身发热却不出大汗因此冷天也穿单薄的衣服大袖飘飘显得十分潇洒。另外还有一种药效就是长期服用后全身的皮肤会变的非常细腻细皮嫩肉的很好看也很敏感。这下问题就来了那就是衣服不能常洗也要尽量不穿新衣。

越旧的绸缎越轻柔舒适最适合长期服用五石散的人穿着。古代洗衣服用皂角浆洗洗完之后的衣料很硬感觉和硬纸板差不多要穿一段时间才能重新变得柔软这样穿在身上是很不舒服的所以长期服用五石散的名流们只能尽量不洗衣服了时间一长衣服里就有虱子。在魏晋时期清谈时着轻便的旧衣也成了一种时尚。

于是说名流身上有虱子就是说他穿着柔软的、不常洗的衣服那是因为服用了五石散而长期服用五石散不仅时髦而且举世推崇所以说人身上有虱子是夸人而不是骂人。问题到这里就搞明白了。

魏晋名流服用五石散其实还有一种秘而不宣的功效这正是当时名流对这种十分贵重的方剂趋之若鹜的最主要原因至于五石散这种功效——曲教授在课堂上没说。

上述的内容是北京中医药大学著名教授曲正波先生在课堂上讲述的听到这段虱子的典故时同学们都笑了梅溪也忍不住笑了。这不是一堂古代文史课而是一堂中医课但是曲教授讲课很有意思枯燥的中医经典理论课被他讲的妙趣横生经常穿插各类文史典故。曲教授有个著名的观点:中医不能仅仅当医术来学不懂中国每个时代传统的文化内涵也无法真正学好中医。梅溪最爱听曲老讲课一节都没落下过。

……

时间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刚刚召开过不久听完曲教授讲授五石散的典故后第二天北京中医药大学二年级学生梅溪知道了五石散最重要的功效地点是在曲教授的方剂实验室里。

曲老正在大发雷霆冲着他的孙女曲怡敏吼道:“谁叫你把五石散的方子给了张小宁?这种药方落在他手里祸害就大了要不是我知道他配不齐药材没法大规模生产真想狠狠揍你一顿你也太能闯祸了!……学医术学的是济世之心而不是逞强卖弄!”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