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4. 第721章:澳洲开发,上昆仑奴?
设置

第721章:澳洲开发,上昆仑奴?(1 / 2)


x 蒸汽机的发明预示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而这个开始现在已经出现在大明之初。

这简直是个恐怖的故事。

现在的大明原本在经济上就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原本来说因为老朱禁海的缘故所以海路上的贸易并不发达虽说官方同样进行的贸易相当于海面垄断可实际上明朝的海贸更大的意义在于宣扬国威而并非是经济贸易。

海面上的大量经济实际上都被走私海商给吞走了。

永乐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前几次明面上的数据经常出现了亏本这是很难想象的。

这自然跟朱棣好面子的关系更大实际上郑和下西洋出海贸易固然费用巨大但是郑和采买的珍奇之物亦是不少尤其以西洋各国的香料为最。

作为一种奢侈品香料在西洋贸易中承担了巨大的作用并且为明初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只是在这个时候朱棣多次远征蒙古导致国内的经济发生了倒退的景象并且由于供给大军征调兵役以至于稍微一些灾荒出现地方官府都没有应对的办法。

军饷和俸禄也是个大的开支国库在没有开源的情况下根本难以支撑因此朝廷也只能更多的发行宝钞饮鸩止渴这也导致宝钞的通胀更加严重。

比起郑和带回来的那些收支完全不能平衡毕竟郑和虽然擅长航海但他本身作为从小在宫里长大的宦官对于商贾之事也只是稍微有些接触并且也没想着来靠航海给国库增加收入。

并非是郑和不想而是他没有意识到这里面的商机有多大。

一直到几次后有了经验才让下西洋的行动开始有了赚头。

比如在永乐五年第一次郑和下西洋归来之后明朝就大量的用胡椒苏木折俸发给官民涉及人数达二十多万且之后多次以胡椒苏木作为钱钞代替物来给官员士兵发俸禄。

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成化年间由于后期胡椒苏木大量流入市价也在下降后面官员就再也不买账了所以这种做法在成化年间也就终止了。

后边郑和下西洋其实已经是收入大于支出了按理说朝廷应该可以一直推行此事。

不管赚多少反正是有得赚而且还能顺带宣扬大明国威这有何而不为呢。

其实这里头还存在一个底层百姓的因素。

朱棣时期可跟如今的朱英大不相同他沿用的还是先前历朝历代徭役那一套。

也就是说下西洋的船征发劳役和工匠免费建造木头从西南征发运输过来也靠徭役茶叶丝绸要么实物税要么低价征发摊派将士都是卫所抽调。

这等于是朝廷在不断的白嫖底层劳动力所谓的花费巨大关键还是在于朝贡贸易朱棣对各国的赏赐。

且这样的白嫖对于朝廷来说成本低廉然实际上给底层百姓来到了巨大负担。

然而如果仅仅只是郑和下西洋这对于明朝来说不算什么。

结果是朱棣在让郑和下西洋的同时还有许多方面。

首先自然是六次亲征蒙古其二就是迁都北平除此外跟下西洋差不多的行动还有李达通西域海童抵迤北侯显使西番。

后三个的花费不算大可前三个哪个不是单独提出来都能让大明基层动荡震摇国本之事。

偏偏这三个的每一个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搞定的。

等于说朱棣在靖难之役当上皇帝后这三个事情差不多都是一起在搞。

期间还包括打安南这样的事情。

朱棣在前头打蒙古的时候朱高炽于后方监国常常为了可能是几十两银子就跟大臣们吵得不可开交。

老朱抠抠搜搜一辈子存下来的家底几乎都要给朱棣败光了。

这里头除开经济因素外还有明朝内部政治因素的关系。

迁都亲征蒙古那都是朱棣在搞以朱棣诛十族留下的威风虽说朝廷没有怕朱元璋那样怕朱棣可尽皆都是畏惧居多偶尔上奏朱棣说不看那就不看大臣们也就打打嘴炮实际影响意义不大。

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在于郑和。

郑和三宝太监明朝内廷宦官之首。

仅仅如此也就罢了郑和率两万八千人下西洋这是宦官负责外交和统兵的开始。

除此之外宦官还逐渐掌握了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等大权这一切都是从永乐年间开始。

宦官干政势必剥夺了外府官僚的权力朝臣的作用和影响开始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朝臣抵制郑和下西洋就成为对宦官干政的一种抵抗。

你赚钱不赚钱我不管可你不能影响我的权力啊。

郑和下西洋的行动越是成功这就让皇帝越发把权力交给宦官。

本身从朱元璋的时候开始对于官员的不信任度就非常高认为但凡为求当官无有不贪者。

朱棣其实是受到了朱元璋很大影响在各方面行事上亦是如此。

并且因为这皇位不是老爹给的而是从侄子手里抢过来的是以朱棣心里总是有很多不舒服的地方他害怕自己驾崩后在地下无颜面对老爹。

朱元璋的影响太大了哪怕是在选择后边继承人的时候也是因为一个梦梦到了朱元璋。

在梦境中朱元璋递给朱棣一个大圭然后对朱棣说道:“传之子孙永世其昌!”

梦里的朱棣吓得够呛哆哆嗦嗦接过了那大圭。

梦醒后朱棣把这个梦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徐皇后。

徐皇后作为明朝开国名将徐达的女儿她从小熟读经史对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她很快就说出了自己对这个梦的理解:“子孙之祥也!”

正是在这个时候喜讯传来:世子朱高炽的正妃张氏生下一子。

这个孩子就是朱瞻基朱棣的长子长孙。

本来不喜世子朱高炽的朱棣登基之后迟迟不立太子也因为这个事情而定下朱高炽的太子位。

郑和下西洋的事情一直在持续永乐年间虽有上奏但也没用。

朱棣驾崩朱高炽就位后大臣们对于攻击郑和下西游的事情就越发上头了。

而在暗中郑和下西洋对于走私海商的打击力度也是非常之大的。

毕竟禁海的政策一直在而走私海商的贸易利润巨大而郑和的船队可谓是海域霸主这些走私船怎么能够抗衡。

不仅是船队朝廷的目光也逐渐的转移到了海上从许多方面对走私海商的打击力度加大这其中有着朱棣再次创下锦衣卫的功劳。

朱棣驾崩了朱高炽本身自然不会有其父朱棣那么强势本身在成长期间一直都受到了朱棣的打击。

不过其中郑和的意义很大。

尤其是朱高炽即位不到一年就驾崩了这给朱瞻基很大压力。

郑和就很关键了。

很多人看到的是郑和七下西洋却忽略了其身份。

在朱瞻基即位的时候郑和可谓是三朝元老而且自朱棣靖难登基后就是百官之首。

加上朱棣对官员的不信任宦官干政这个时候的郑和俨然已经成为了大明最有权势的太监。

哪怕是六部尚书那在郑和面前也只能是恭恭敬敬。

其实有明一朝宦官虽然腐朽但他们对于皇帝的忠诚是毋容置疑的哪怕是后世遭万人唾弃的九千岁魏忠贤那对于皇帝的忠诚也非常高。

魏忠贤虽然贪可他知道自己的权力来源于皇帝至少不会贪图边关军饷。

郑和对于朱瞻基也同样是忠心耿耿。

因此朱瞻基权力的稳固郑和在其中是出了不少力气的。

于此同时郑和也是文官们的心腹大患只是他们暂时无法对抗。

第七次郑和下西洋朱瞻基受到了很大阻力但依然可以实施下去。

可郑和于路上病逝后就很难再进行第八次了。

其实哪怕是到了这个时候皇权还是有着很大的统治力至少朝廷上的意思朱瞻基有着决定权。

可郑和去世后仅两年朱瞻基也去世了。

这就让明朝皇权有些尴尬而朱祁镇即位仅九岁。

主少国疑明朝的皇权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顺序的向下跌落。

而文臣集团自然就顺势崛起。

朱英就不同了。

首先他来到大明的时候是个商人还是个走私贩子。

同时有着前世的利益他更加注重的是实际而非是假大空。

和郑和下西洋的境地不同李景隆下西洋政治因素是一方面可朱英不在乎。

他要的是钱财。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