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宋风
  4. 第一百七十三章拒受
设置

第一百七十三章拒受(1 / 2)


这一系列的任命虽然有些偏向于王安石但这也属于正常任命除了邵元的任命有些太过之外但考虑到邵元有从龙之德也可以接受了。

虽然王安石的反对者心中有些愤愤不平但第五天心里面便平衡了——皇帝赵顼驳回了王安石的《制置三司条例司》的札子这是对王安石火热的心头浇了一盆凉水三司条例司是王安石设想当中的庞然大物它虽然是变法临时机构但权力却是打破了宋朝建国以来权力均衡的配置招来了无数批驳的声音。

在王安石的札子当中这个办事机构唯听命于皇上筹划‘变法’方略制定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的条例颁布与督察各项新法在全国的实施。此机构将由主持‘变法’的参知政事负责以利皇上谕旨的贯彻。

王静辉自然知道这个机构可以使王安石行使帝国持国的权力并且可以将变法派的主力干将吕惠卿、章淳、曾布等人安插在内虽然本官地位低但权力却是可以堪比一部侍制之职称其为怪物一点也不过分。三司条例司几乎所有被成为“佞臣”的王安石追随者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吕惠卿等人现在还是个不起眼的小官一旦进入这个机构常常要面对皇帝只要表现出色一些再做出点成绩自然是升官的快车道。

王安石在向皇帝赵顼呈上了这道筹建三司条例司的札子后朝野为之轰动“有了三司条例司那还要两府干什么?”这样的言论充斥着大宋官场。双方都有自己地观点。把官司打倒了皇帝地御案之前。皇帝赵顼心中也对这个机构有着不同的看法在群臣地阐述当中渐渐动摇。几次庭议未果后驸马自然又被叫到宫里。

“圣上臣能够理解介甫先生的用意变法的人才在现在朝堂上者少。介甫先生想把这些官员集中起来进入三司条例司以推进变法向深处运行。”

“爱卿的意见是留下三司条例司了?”赵顼问道。

“这种想法是好地不过其功能似乎有些重复未免让人生出‘三司条例司夺了两府权力’的想法臣以为全然废止也是不好的王相需要变法的人才为其筹划拾缺补遗成立一个临时的变法机构也是必须的所以臣建议三司条例司的规模和职能作用必须得到明确的界定否则将会引起朝堂之上推诿、扯皮之事。不利于朝廷威信!”

赵顼点点头在朝堂上这几天他听到的不是完全铲除条例司便是赞扬条例司的言论这让他头痛无比好在驸马说话一向客客气气地就他把话说到了点子上这让他心中好受了许多。

“圣上其实朝中期待大宋改革的官员不在少数他们心中都很明白现在帝国的现状是处在一个什么样子的境地。他们的心中也想对某些陈规陋习进行改良以便更好的适应大宋的发展!”王静辉在一边宽慰着皇帝赵顼看得出来这个年轻的皇帝现在被累得不轻。

“噢?那为何介甫先生一上书变法就会招来无数地议论呢?”

“呵呵正如当初汉朝文武都意识到藩王不利于国家统治但都不肯开口晁错公开反对后受到责难是一样的!看到藩王危害的不仅仅是晁错一人有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问题。但寻求解答问题的方式各有不同袁盎隐忍想慢慢的削弱藩王的实力而晁错刚好相反。臣料定司马光、韩琦、富弼他们未必不想变革只是韩琦和富弼都经历过庆历新政知道变革地难度有多大而司马光则是因为一些想法和王安石不同本质上来说无论是者和反对者他们对大宋都是忠心一片的!”

皇帝赵顼听他这么一说心中一口郁闷之气尽销说道:“听改之一言果然解朕心头疑惑!不过介甫先生的这本札子该如何处理呢?”

王静辉笑着说道:“介甫先生脾气不是很好若是全然不采纳恐要回江陵老家臣以为不如圣上定下个规矩想让三司条例司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和责任权力有多大这些都要先划出一个界线出来把这些意见和札子返还到介甫先生手中王相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王静辉不知道王安石会怎么想一个小朝廷骤然变成了一个改革委员会这中间的差别也太大了总之不会有什么好印象。但三司条例司王静辉还是要竭力遏制它的它的权力也太大最重要的便是年轻的改革家们在这样一个权力机构里面很容易变质沦落到为权力和财富而相互倾轧对手的地步。显然这次他是非常成功的借着保守派对皇帝的压力他成功将三司条例司变成后世的“发改委”那样的部门。

皇帝赵顼笑道:“介甫先生的脾气是不大好不过朕还能够容的下他爱卿看看这是王相今早送上来的札子是打算试行青苗法的札子朕知道爱卿在楚川的时候也曾推广过青苗法想看看你对这道札子的看法!”

王静辉一愣——王安石的变法运动终于开始进入实质阶段了!由于他的搅局王安石尽管早就获得了参知政事的职位皇帝也明确表示他变法但原本历史上在他成为参知政事不到四十天的时间成立的三司条例司到现在也没有出炉青苗法等等新法规章还在王安石的脑子里面呢!

“这玩笑可开的够大了到现在为之老王同志还陷在打嘴仗的泥潭里面无法自拔呢!”王静辉心中有些好笑的想到。

接过皇帝手中的奏章王静辉慢慢地翻看“王安石版本”地青苗法。在他看来和历史上的青苗法没有什么不同。基本上还是原来那个样子可见自己在楚州地经验似乎没有被老王所采纳。

赵顼在一旁说道:“介甫先生已经对朕详细叙说了青苗法的各项条例。王相在当地方官的时候使用过青苗法效果卓著朕也觉得这是兼顾公私两利的善法准备今年就开始推广使用!”

“青苗法原出自仁宗朝地权知庆州的李参之手。当今天下高利贷风行王相把青苗钱订在三成算是非常低的了正如札子上所言: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赵顼说道:“爱卿也看好这青苗法?”

王静辉摇摇头说道:“臣对此法有些担忧!当初臣在楚州的时候也曾想过用此法但权衡再三之后终于无奈的放弃了!”

“爱卿当时为何弃之不用呢?”

“第一各地的具体状况不同楚州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基本上农户用不着借贷;其二便是吏治问题。当初臣也曾和太上皇建议过不过吏治牵扯甚广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解决的臣怕原本是颗善心到了底下的官吏手里便成了害民之法一州之地只要知州贤明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大宋有多少个州、府、军?所以便弃之不用改做其他方式来代替青苗法。”

“改之之虑。王相亦有之!王相打算派出几十个提举官来巡查天下各地官员岂敢执行不利?”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