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4. 第268章 张勋
设置

第268章 张勋(2 / 2)


督军团在北京胡作非为,一会儿主张对德宣战,一会儿赞成包围议会,最后又干涉立法。可是,这个最好出风头而又最好发议论的大督军张勋,此时却在一旁不发一言,不做一事。

有一天,黎元洪忽然想到了他:这个老粗是反对对德宣战的,又是个不愿拥护段内阁的,倘能把他拉到自己的阵线来,岂不是可壮己方声威,于是请李经羲联络张勋。

李是前清时代的云贵总督,洪宪皇朝嵩山四友之一,蔡锷和张勋都是他的老部下。李推荐江西籍国会议员郭同到徐州连络。

与此同时,段祺瑞也看中了张勋,想从他那里得到支持。段估计张有两件事可引为同志,第一痛恨国会,第二轻视总统。于是段派徐树铮秘密到徐州,试图联合他共同对付黎元洪和国会。

张对两方人都不得罪,也都是好言敷衍。在他看来,解散国会是绝对赞成的,驱逐总统亦无不可,可是假若两者之目的是拥段,他才不愿为此出力。他只是想的是想利用府、院之争,国会与内阁之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张勋的目的是什么呢?

当北京城发生府院政潮和督军团要挟解散国会的时候,外间就传出清室复辟的谣言。大家以为这只是一个谣言,实际,复辟不是一种谣言。复辟的主角就是张勋。

张勋以一个北洋系的外围而虎踞江南,袁世凯在日也让他三分,可见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民国成立了五六年,他和他的部队留着辫子,影响很坏。袁世凯曾经几次要求他和他的部队剪掉辫子,但他根本不理,照旧我行我素。

他有他的政治主见,就是忠于清室,时刻想着恢复大.清.江.山。

当北京城内发生府院纠纷,以及督军团大闹北京城时,他正紧罗密鼓地策划清朝复辟,日本报纸对此都有揭露,可是一般人都未引起重视。大家以为袁世凯有那么大力量,一搞洪宪帝制就一败涂地,则谁还会傻到走袁的覆辙!

至于张勋呢?不知是他听了哪位谋士的“高见”,还是自己悟出来的;竟断定袁称帝失败,是因为在北方失去冯国璋,在南方失去陆荣廷。

他认为:如果袁当时得到冯国璋的支持,北洋派就不会解体。袁也有足够的力量对西南用兵,以武力统一中国,完成帝业;如果陆荣廷不在广西举兵反对帝制,蔡锷所率的护国军一定会被袁击败,反袁的力量将溃不成军。

张勋既然有此认识,于是得出结论,认为只要取得北冯南陆的合作,天下事便无不可为了。

他虽老粗,但他在徐州这一阶段,却极力交结文人。这些文人多数是遗老和复辟派,如前清翰林:江西人杨增荦和刘廷琛,广东人温毅夫,贵州人胡嗣瑗等。

杨增荦和刘廷琛向张推荐京社党入潘博为张的机要秘书,潘博是康有为的高足,有了这条线,康有为也和张拉上了关系。

有人说张勋搞复辟而身败名裂,是上了潘博的当,这可能是高估了潘博的能量,但潘博这个善于搞阴谋诡计的政客,在张勋复辟中起的作用确是不能小视。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 \咪\咪\阅读\app \.mimiread.\ 】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他在张身边不久,知道张想拉拢冯国璋,便自告奋勇愿意担任此一任务。于是张便把潘推荐给冯,冯也给予了重用。潘在冯面前不断称赞胡嗣瑗,冯被说动,聘胡为江苏军暑的秘书长。

胡嗣瑗(1869年—1949年),字晴初,别字琴初,又字愔仲,别号自玉,贵州贵阳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精通史学,擅长诗词、书法。点翰林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天津北洋法政学堂总办,又曾充当直隶总督陈夔龙的幕僚。辛亥革命前后任江苏金陵道尹、江苏将军府咨议厅长。

这也是个铁杆的帝制派。

民国五年春,陆荣廷的儿子陆裕勋被袁世凯毒死,冯派潘博到南宁吊丧。潘在陆的面前捏造了一个冯的意见:“如果推戴项城为皇帝,反不如拥立清帝复辟。”

接着潘就向陆漫谈天下大势,认为如果徐州的张绍帅,南京的冯大帅和西南的陆大帅联结起来干件大事,诸如复辟之类,一定不会不成功的。

陆荣廷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他新遭丧子之痛,对袁伤心达于极点。虽根本不赞成复辟,只是他心中愿意各方都反袁。潘既然代表冯又代表张,只要冯、张反袁,随便怎样反法都是好的,所以他耐心聆听,却不作表示。

潘博回到南京,又去徐州见张勋,他很肯定地告诉张说:陆荣廷赞成复辟。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