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锦衣状元
  4. 第三百六十七章 没有倾向的考题
设置

第三百六十七章 没有倾向的考题(1 / 2)


题目出得中规中矩不带有任何政治影射看起来完全就是张邦奇出于对士子学问的考校。

在院试中摒除了像邝洋名这样把个人思想强加到科举考题的行为这样的题目看起来很工整但恰恰就是这种文章不好写因为你不太好把握主考官的政治倾向。

没法从题目中发掘其政治倾向那就没法探知他的好恶写文章时反而容易出现瞻前顾后甚至写出冲撞主考官政治理念的文章就算你才学再高最后也要落得个铩羽而归。

第一题。

孟子题。

意思很简单就是治理天下和耕地不可能同时来做官员有官员的事小民有小民的事;有人用脑有人用力。

至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句话很经典说的就是你想成为社会上层就要靠读书来博上位如果只想靠体力在这世上存活那永远要受人治理。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是表明一个道理被治理者向别人提供吃穿用度管理者的吃穿用度则仰仗于人。

朱熹的《孟子章句集注》中此段表述为:“治于人者见治于人也。食人者出赋税以给公上也。食于人者见食于人也。此四句皆古语而孟子引之也。君子无小人则饥小人无君子则乱。以此相易正犹农夫陶冶以粟与械器相易乃所以相济而非所以相病也。治天下者岂必耕且为哉?”

通篇来讲就是社会分工的问题。

就算你是治人的劳心者也要靠劳力者来养活这算是对社会关系的一种诠释在人类这种群居动物面前必须要做到分工明确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最终成为万物之灵统治这个世界。

孟子在一个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的时代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也是他能成为儒家亚圣的重要原因。

朱浩认为第一题不涉及政治倾向比较容易写只要把论点说明便可。

“事出于专而精于行焉国治平而不乱则在各行其道。”

开篇破题讲究一个稳。

符合唐寅的忠告在这种一心求稳的主考官面前不需要讲什么大道理不需要冒头只要能把所思所想在纸面上表现出来就算合格你一个县案首便能确保获得秀才功名。

至于论述方面只需符合破题中“各行其道”的论点便可。

……

……

第一题对朱浩和在场考生来说应该不算太难。

难在第二题。

第二题的字面意思是: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大行于世我知道原因了在于“智者过愚者不及”;一个人不能理解中庸之道的博大精深也在于“贤者过不肖者不及”。

朱熹论述:“道者天理之当然中而已矣。知愚贤不肖之过不及则生禀之异而失其中也。知者知之过既以道为不足行;愚者不及知又不知所以行此道之所以常不行也。贤者行之过既以道为不足知;不肖者不及行又不求所以知此道之所以常不明也。道不可离人自不察是以有过不及之弊。”

孔子讲这一段时可说是非常符合中庸之道。

一般来说你学无止境达到“至善”的标准对人世间种种规律和人情世故都能参透也明白万物变化的道理总该明了中庸之道吧?对不起孔子说了你是智者、贤者你理解不了中庸之道的高深。

朱浩有种“这他娘的是在说我”的错觉。

因为从某种程度而言朱浩觉得儒家的中庸之道是一种祸害人的思想逼着人从至善往“亚善”甚至往平庸的路上赶人不追求至理只追求中庸说好听点这样方便你在人世间立身处世但这恰恰是统治者希望看到的结果。

像朱浩这种天生没有皇权至上思想的人不会接受被人愚弄为了在人世间生存就要各种委曲求全。

当然说“愚者不及”那就更好理解了。

你笨理解不了就没有资格达到圣人所言的“中庸”在圣人看来人家的思想还是很高端的不是下里巴人能奢求。

问题来了。

意思谁都明白可怎么论述呢?

论中庸之道?

可问题是题目是让你论为何会出现中庸之道不能大行于世的原因仅仅是聪明人和笨人各自因为超出了认知不能达到一个上下几何数的范畴所以被摒除在外?

再或是这世上过于聪明的人和过于愚蠢的人太多?

更重要的是你不知道张邦奇心中是怎么想的。

朱浩就要好好研究了。

……

……

朱浩闭上眼认真思索。

没有政治倾向恰恰才是最大的政治倾向。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