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水浒新秩序
  4. 第八十三章 皇帝去哪了
设置

第八十三章 皇帝去哪了(1 / 2)


“命令:第一军(军正牛皋)及南线第二批抽组直属师向雄州集结,留守人马随时做好与赵宋军队摩擦的准备。”

“第三军(军正李逵)向辽国蔚州渗透,打探辽主最新动向,并监控河东之宋军。”

“陈达部主力移防中都(隶属于东平府),季闯部主力移防沂州,随时做好切断东南漕运的准备。”

“辽东巡抚司”

“各地进入战争状态,由总社统一调度c指挥c管理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c物力!”

辽主耶律延禧因害怕金人南下而仓惶逃离燕京,又于途中杀死自己儿子一事,通过其逃散的御帐亲军传到沿途各地,并迅速扩散开来。

打探到这一消息,徐泽意识到北伐燕云的时机已经成熟,立即按照预案发布战争动员令,迅速集结兵马,启动北伐。

相对而言,金军的行动就晚了不少。

攻下北安州之后,金军又接连拿下卧如来馆c新馆等地,打通了进入辽国南京道的外围通道,再向南就只有越过长城进攻南京道的檀州了。

镇守北安州的副都统完颜宗翰打仗经验远比都统完颜斜也丰富,统军资历也比后者更老,肩负着教斜也打仗的重任,这一仗的压力有大半压在他身上。

敌情不明,是赶紧南下速战速决,还是继续留在中京道,全取所有州县?

如果辽主留在燕京坚守,金军一旦攻入南下攻到析津城,就是覆亡社稷的攻城战。

辽国毕竟是立国两百年的大国,国灭的最后时刻,肯定少不了殉国的忠臣烈士,到时说不好就会有一场苦战。

战力强悍的金军并不惧怕为攻城拔寨而付出一定的代价,但这次的问题不仅仅是攻城拔寨的伤亡。

辽人也许会又也许不会出现的激烈抵抗,其实并不是多大的问题,最麻烦的还是一直蓄势待发的同舟社徐泽。

几个月前同舟社就曾派兵骚扰中京道沿海和析津府,若说徐泽对南京道没有想法,鬼都不会相信。

六年前,金军拿下辽阳府后,便因为辽南同舟社的存在而搞得非常被动。

以至于到了现在灭辽之战的关键时段,金国还不得不在辽阳府囤积重兵,以防备“好盟友”同舟社突然北上。

本就人丁稀少更缺精兵的金国大战之时还要分兵,无疑是灾难。

幸好遇到辽军这样见面就跑的对手,真要是势均力敌的场面,后果不堪设想。

这么多年来,主持南线之战的迭勃极烈完颜斡鲁就因为当年没有果断出手消灭同舟社而倍受责难,已经被逐渐边缘化了。

如今的局面与当年极为相似,万一金辽两军激战正酣时,同舟社突然杀出,与辽人夹击金军怎么办?

这种可能性不仅存在,而且还极大可能性存在。

毕竟,几个月前同舟社才和辽人签订了盟约——就如当年与高丽人签订的盟约类似,谁敢保证他们不会在金军进入南京道后搞事?

金国和同舟社签订的五年盟约还有几个月,做事一直“讲规矩”的徐泽应该不会再这个时候撕毁盟约。

但就算同舟社真不会先出手,关键时刻跑来“帮忙”或者“调解”,怎么办?

以徐泽的为人,绝对能搞出一大堆金国不得不接受的新条款,足以把一众金军将帅给恶心死。

这种情况当然不可以出现,金国现在还不能与同舟社正面接触。

横亘在南京道和中京道之间的燕山山脉,不仅是阻挡已经占领中京道的金军南下的屏障,也是限制日后占领南京道的同舟社北上的屏障。

完颜宗翰的纠结没有持续太长时间,皇帝的诏书就送了过来,让其人解脱了煎熬。

“你们率兵在外,克尽职守,攻下城邑,安抚人民,朕很高兴。”

“捷报中所说的分别派遣将士去山前诸部招降,预计这个时候都已经抚定了吧,做好了就要马上派人回来汇报,朕要随时知道金国到底有多少人。”

“辽国这么大,一时灭不了很正常,不要急躁。山后如果不能去,就留在中京道经营庄稼,牧放马匹,等到秋天马肥了,庄稼熟了,再图大的行动。”

“你们在外,遇事要加强商议,认准可以行动再去实行,不要想到了什么事就匆忙做决定。”

“如果想扩充队伍,要先把具体数目报上来,不可以单凭一战的胜利,就有松弛怠慢。”

“对新近投降归附的辽人,应当妥善收留安抚,这些都是我大金的子民,不能再当成敌国的百姓。”

“要向所有将士宣布,让他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