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盖世双谐
  4. 第六章 海归
设置

第六章 海归(1 / 2)


永泰二十年五月上海县。

朙时的上海属于松江府治下自十三世纪末从华亭县分出后此地就一直就沿用着“上海县”这个建制。

说起来也不知是从何时起似乎全国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即“在十九世纪中叶被列强侵占之前上海就是一小渔村”这个印象但其实想想就知道这是不太可能的

据明弘治年间学者唐锦所修的上海志中记载——“松江一郡岁赋京师至八十万其在上海十六万有奇。重以土产之饶海错之异木棉之绫衣被天下可谓富矣。”

另外此志中还有“至元二十八年以民物繁庶始割华亭东北五乡立县于镇隶松江府”、“百余年来人物之盛财赋之伙盖可当江北数邑蔚然为东南名邑”、“属松江府百五十年于兹益繁益茂。天下之以县称者自华亭而下莫能先焉”等等评价。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要说了这唐锦会不会因为在给家乡立志所以全是彩虹屁啊?

那我可以比较确定地回答你:应该不是。

首先这书共八卷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各种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的干货还有各种地图之类的资料其实没有太多可以看作是“彩虹屁”的东西;其次唐锦这人在修志这方面还是口碑不错的他自己也常在卷前小序里面有提到些修志的原则和理论比如“褒贬兼备详褒略贬”也就是说他本身也不太待见方志之时尽搞彩虹屁的行为;再者这本书在当年有刊行过志前序还是王鏊给写的书里内容要是胡说八道各种吹毛这唐锦怕是活不到八十一

当然了最关键的一点, 古时候大部分被邀请、或有志向去修志修典的人, 除了史官(这个问题展开说太长了, 算了)反正搞人文地理这一块的都是比较有水平且态度比较严谨的;一般他们不懂的, 就不写或者在文中写明了这块我没查明白, 我只知道大概有某几种说法, 他们要不写, 说不定后朝还会有人给他们补上旁注。。

毕竟修志这事儿, 不是在晚会上说相声啊。

看到这儿一定有人吐槽你写那么长一段原来搁这儿等着咱呢?

害, 我也不仅仅是为了铺垫这么个笑话嘛, 同时我也是借着这段儿小科普带出个结论——明时的上海, 就算不如那些苏杭重镇来得繁荣, 但也绝对是个富县绝非什么小渔村。

那么“朙”永泰二十年的上海县又是个什么情况呢?

也差不多。

此地主要是纺织业和航运这两块尤为发达, 另外城中还有我们前文中提到过的大朙最著名的青楼“星辉楼”。

清晨海边。

一艘海船正从海面上缓缓驶来。

远远看去, 便可发现这船的帆已然是破破烂烂基本已失去了远航能力, 此刻它能朝海岸线靠近很大程度上是靠着涨潮之势。

“列队!招子都给我放亮一点儿!”海岸边, 一队负责海防的兵丁已在此戒备等候为首的兵头儿扯着嗓子大喝, 好让身后的兵丁们都打起精神。

对他们来说这种不走港口直接往海岸来的大船是巨大的潜在威胁因为谁也不知道这船上会不会藏着倭寇甚至可能整船都是倭寇。

上海县这地方抗倭也算是有经验的, 这儿的城墙就是嘉靖年间倭寇最猖獗的时期建起来的百年前大朙海防启用的那套“烽燧”和“驿路”系统至今也都还完备所以今天值守的官兵在瞭望塔上看到一艘来历不明、而且还挺大的船欲在海岸登陆时立刻就发信号通知了就近的卫所派兵前来。

随着那艘船的靠近, 兵丁们也越发紧张起来不过他们的紧张并未持续太久因为他们很快就看清了眼前这艘破帆船船舷边站的十几个人都和他们穿着相同的军服。

当然了仅凭这点他们也不会掉以轻心毕竟倭寇杀死官兵乔庄改扮后登陆的事也不是没有真正让他们放心的原因还是此刻船头站的那一位他们是认识的

数分钟后。

当船头的那位走下了船来到了沙滩上时在海边带队的那个兵头儿便上前单膝跪地抱拳一拜:“属下参见将军!”

“哦?你认得我?”那位被称为“将军”的一边扶起对方一边就道。

“将军哪里话?咱这里的老兵谁人不识您范大将军?”那官兵用一种十分尊敬的口气回道。

“呵”范大将军苦笑一声“既然认得就别叫什么‘将军’了我早已不是将军了。”

“不不管您现居何职您永远是我们的将军。”那官兵又道。

这两人的话周围的兵丁都听得懂因为这事儿的前因后果在这一带当兵的基本也都知道。

这位“范大将军”呢本来确是一位将军而且是位战功显赫的名将然因其说话心直口快脾气火爆亲士卒而慢上吏于是就被人设计诬告最后被贬来这上海县附近的海防卫所干基层了。

看到这儿或许有人要问了他一个将军就算得罪了人至于会落魄到这个地步吗?

害那个年头在朝中你若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能“落魄到这个地步”已经算比较好的结果了那更惨的有的是;说到底什么将军不将军的对老朱家来说你不过是一个外姓之人罢了娘娘家被满门抄斩的事儿都有你算个球?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