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大明新命记
  4. 第五二九章 来意
设置

第五二九章 来意(2 / 2)


在他看来,自己身为镇朔将军宣府总兵,现在虽然没有世爵,但是将来必有封赠,这个封赠也够嗣子杨捷继承的了。

再者说了,个人的功名富贵,要靠个人去争取,去打拼,岂能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吃老本?

杨国柱自己现有的一切功名富贵就是这么打拼来的,所以他现在对这个问题看得很开。

两个人说了一些家事,到最后,家事说完,杨国柱说道:“振儿今非昔比,受命次日即启程前来宣府,专程探望我这个叔父,叔父心里自然很是欣慰。不过——如今天下纷乱,国事艰难,我杨家世受国恩,这时候还是该当把国事放在家事之上,侄儿你刚在松山城打开局面,现又奉旨开镇辽海彼岸,心中可有计算?”

说完这些,杨国柱不无忧色地看着杨振,停顿片刻,见杨振若有所思,但并无接话的意思,便继续说道:

“须知旅顺金州,可不比关宁松锦啊,关宁松锦虽险,却仍有后方,粮草补给尚可以来朝堂,去了旅顺金州,一面临大敌,三面皆环海,一旦被困,粮草补给援兵,皆无从来,凶险可想而知。当年东江镇煊赫一时,却最终败亡,其中教训,振儿你不可不虑!”

杨振见叔父杨国柱把话题转到了这个上面,想了想,决定借着这个机会,把自己对于未来的一些想法,当面跟自己这个叔父沟通一下,当下便说道:

“叔父大人所说甚是。其中凶险,侄儿自是领会得。只是广宁后屯卫杨家,世受国恩且三百年,当此天下板荡之际,又岂能明哲保身无所作为?!

“若我安于松山,满鞑子后路无忧,今后仍必年复一年猛攻辽西不止,而朝廷上下,若将备虏防虏之视野,仅仅局限在辽西,则事必不可为矣。”

杨振所说的话,虽然带有自己的目的,想引着杨国柱按自己的思路思考问题,但他所说的句句都是真话。

为什么杨振明明已经在松山经营了一段时间了,已经立住脚了,却仍想着要渡海移驻到了辽东半岛去发展呢?

说白了,就是他始终认为,在辽西发展再好,也绕不开朝廷的决策,也就意味着摆脱不了那些猪队友,同样也意味着,终不免要在松锦一带与满清决战。

如果他能彻底取代祖大寿,或者能避免洪承畴率军出关,那么这个与满鞑决战于松锦的事情,还有可能往后推迟。

但是现在看,历史的定势太过强大,尽管他已经做出了不少的努力,敌我双方都有了一些改变,可是只要他仍在松山,这个松锦大决战就肯定会发生,甚至很可能会提前发生。

一方面,杨振所取得的胜利,固然打击了满鞑子的嚣张气焰,但在同时却也助长了崇祯皇帝以及朝中大臣们的侥幸之心。

另一方面,朝廷日益艰难的财政问题,迟早会迫使崇祯皇帝及其朝臣们加快部署松锦决战。

可以说,这一点从崇祯皇帝任命洪承畴为蓟辽督师的那一起,就基本上注定了。

崇祯皇帝本人也好,京师朝臣们也好,是不可能眼睁睁地让洪承畴祖大寿等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朝廷财政崩溃的情况下,坐拥大军,占用巨额粮饷,而无所作为的。

没有杨振,这个事情会发生,有了杨振,这个事情就不会发生了吗?

杨振原本对此心存侥幸,但是现在看,有了他在辽西,这个事情不仅避免不了,而且很可能要提前发生。

唯有他移镇到辽东半岛去,让崇祯皇帝在平辽的战略上,采纳东攻西守之策,这个事情才有可能得到遏制。

然而,杨振提出来的关外东攻西守之策,虽然被崇祯皇帝采纳了,可是洪承畴依然要移镇宁远城了,后果仍旧难以预料。

对洪承畴最好的用法,是让他带着他麾下的那么猛将们,到中原去,到西北去,继续去追剿李自成,而不是让他们白白浪费在关宁一带。

这些话,杨振没有机会说出来,他本想借着最后陛辞的机会再跟崇祯皇帝进一言的,可是这个机会并没有得到。

一旦洪承畴与黄台吉的松锦大决战照旧上演,或者说提前上演,那么结果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即便杨振在松山,结果也不会有大的改变。

或许他可以守住松山,但是到那时守住松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最重要的是,洪承畴率领的九边精锐十三万人马以及无数的钱粮辎重,若是一朝丧尽,就算杨振守住了松山一城,又有何意义?

只是他所思所想的这些东西,却又不便这么跟其他人说,同样也不便于这么直接跟自己的叔父杨国柱说,所以到最后,他有些沉痛地说道:

“于今而言,侄儿开镇于敌后,虽然凶险无比,但却是避免亡天下于满鞑之手的最后一条路。若侄儿成功,则天下尚有救,若侄儿如毛帅,终不免于败亡,则天

下事,侄儿实不忍言矣!所以,即知凶险,也只能孤注一掷奋力一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