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刘备的日常
  4. 1.139 户限为穿
设置

1.139 户限为穿(1 / 2)


秋,酒泉地震。

临乡城外稻谷飘香,城内花落秋实,一派繁华景象。

一直滞留在临乡的东平舒侯弥加,启程奔赴封邑。数月来,临乡农人已将东平舒城方圆数十里封地,皆种上苜蓿。废城亦开始重新营造。先把城郭建起,城内可先搭建帐篷,助牧民渡过寒冬再说。

常道侯阙机、韩城侯骨进,渐已习惯居有定所的农牧生活。两座城邑虽不大,容纳部下牧民却足够。牧民纷纷在宅院空地上搭建的帐篷。汉家庭院内,重楼之侧尽起白帐,成为两城最大特色。

在刘备看来,帐篷最好的材料,其实是火浣布。

关于火浣布《耕桑偶记》上有载,外国进贡火浣布,晋武帝制成衣衫,穿着去了石崇家里。石崇故意穿着平常的衣服,却让从奴五十人皆穿火浣衫迎接武帝。武帝无以自荣。

换句话说,在晋代时火浣布已编织成衣。

到了元代,因统治者来自草原,于是能防火的火浣布帐篷,开始在中原流行。

时下还未有用火浣布编织成衣的传闻。再说,以现有的产量,想编织成帐篷分发给所有的草原牧户,几乎不可能。

算了,以后再说吧。

临乡上下皆知君侯岁末要前往洛阳。府中亦开始准备。公孙氏和副伏罗氏,先后有孕,无法远行。乌莲便陪在刘备身边。家中七名艳婢,母亲本想分给三位夫人,作为陪嫁的媵(ying)妾。却被刘备好言拒绝。

母亲也是好意。毕竟媵妾要比妾的地位高很多。不仅有正式的身份,还可出席正式的宴会,享有次等继承权等等。

所谓媵妾,一般是指随正妻一同嫁到夫家的同宗女子。媵制有三等。规格较高便是亲姐妹同嫁。规格中等则是一个身份较高的女子(嫡出)偕同一个或几个宗族女子(庶出)同嫁。规格最低便是以侍女陪嫁。

如此一来,嫁过去的身份较高者便是妻,较低者便是媵妾。此制从战国直至三国时代,在贵族之间非常盛行。比如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就是和妹妹一同嫁给其父孙坚。从政治上说,媵制最大限度保证了嫁女一方的利益。假如正妻死去,或没有生育,那么媵妾便可取代她的位置,依然可以保证妻家利益。

刘备之所以拒绝,正因家中艳婢皆与他自幼相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可以小妾论之。且公孙氏虽孤苦无依,性格却坚韧贞烈。先前拒拜大儒为义父,刘备便知其心。

再者说,地位的高低,除去制度,还在乎刘备自己。刘备若敬爱,府中内外亦多尊敬。岁末前往洛阳,母亲、公孙氏让艳婢随行。刘备便没有拒绝。

此去洛阳要走月余。刘备最迟要在十一月底出发。

想等数城建完,已不可能。待这一季稻收完毕,颗粒归仓。刘备便将启程,远赴洛阳。

刘备已去信黄门令左丰,崔太尉,还有恩师,托他们代为打点一二。时下尚无‘无诏不离’的律令。以上计之名进京觐见天子,正当适宜。

“觐,见也。诸侯秋见天子之礼,于五礼属宾礼。”

本是八月觐见,后改为岁首。

副伏罗氏日渐显怀。刘备浅尝辄止,不敢妄动。侍寝多是乌莲。称呼上与丽珠夫人并列,称莲夫人。乌莲先前与副伏罗氏各居一殿。如今皆搬到北殿。

东殿和南殿,暂且空置。由婢女日常打扫。待以后居养子嗣。

宫中婢女渐多。胡女成风。多是婚礼时,各方所赠。母亲又命家令士异,甄选临乡汉家良女入宫,平复血脉悬殊。母亲的想法也是对的。左右皆胡女,婀娜多姿,烟视媚行。吾儿血气方刚,若皆是胡女侍寝,所生子嗣皆有胡人血统,岂非不美。

听闻侯府甄选采女,临乡上下闻风而动。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