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假死的岛津中野就可以躲在暗中重新控制岛津家族。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有好戏看了。
就在刘星还打算再说两句的时候就有人在门外说其他战区的代表都已经到位了所以刘星就跟着岛津中野一起去了会议室。
等所有人都依次落座之后岛津中野便开口说道:“如今时间已经不早了所以我就直接长话短说吧现在同意提前开始最后决战的人请举手。”
然后刘星有些意外的是在座的所有人都毫不犹豫的举起了手这可和刘星之前的想象有些不一样因为刘星在来时就觉得应该会有那么一两个人会投反对票最后因为少数服从多数而继续通过提前开打的提议。
“哦这个结果让我觉得有点意外啊我还以为会有人选择反对这个提议或者说是弃权呢没想到大家都还是认同这个提议对我们武家派系来说是有益的;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讨论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既然要提前开打需不需要更换一下之前的作战计划比如把坚守阵地换成主动出击或者来一个请君入瓮?”
“我觉得我们可以来一个请君入瓮。”
一个刘星没有见过的年轻人举手说道:“从目前的纸面实力而言我们武家派系的战斗力是强于公家派系的所以我们如果一味的死守反而会发挥不出我们应有的实力因为公家派系可以选择以优势兵力主攻我们的一两个点然后让其他人去牵制我们剩下的人这样一来我们就有可能被各个击破。”
刘星对此深表赞同。
按理来说武家派系如果真的想要赢那么就应该让各个势力的精锐前往前线战区布防这样就可以保证前线的压力没有如今这么大。
但还是那句话武家派系说白了就是一个临时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彼此之间都是有一定的隔阂所以自然就无法把各个势力的精锐都挑出来派去前线因为谁都担心自家的精锐会被当成炮灰亦或者是被关系不好的势力卖队友和见死不救。。。对此空一格表示很淦。
因此各个战区的分配方案就是一个十大势力加几个和它没有什么冲突的中小势力所以最前线的几个战区虽然实力还不错但是也称不上有多强尤其是再面对公家派系的进攻时。
作为进攻方的公家派系虽然会面对地形及其他方面的劣势但是它们想要集中兵力优势来进攻某一个战区并不难因为公家派系本来就可以在一个时间点上只进攻一个战区而不是同时进攻武家派系的十个战区。
所以公家派系想要集中各个势力的精锐组成一支主力部队并不难那怕公家派系也有很多的内部矛盾大家也都不会介意临时合作几次。。。除非连续失利好几次否则公家派系的各个势力应该是不会各自为战的。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武家派系只要能够顶住前几轮的进攻那就可以在半场休息的时候开香槟了。
但是这对位于前线的几个战区而言就会有很大的压力所以在这两天修整的时候刘星就听说这几个战区的负责人都在和他们后方的战区搞好关系以保证这些战区能够在第一时间抽调兵力来支援他们亦或者可以在他们战略性撤退的时候进行接应。
所以根据丁坤之前的猜测前线的几个战区应该会在发现战局不利的时候就直接开始向后方撤退来保存实力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证第二道防线兵力更加充足。
但是如此一来就算是把前线营地让给了公家派系如此一来公家派系就在富士山上拥有了补给点和进攻跳板接下来的进攻会轻松不少。
而且在这之后第二道防线看似加强了很多能够坚守更长的时间但是因为有了前车之鉴这第二道防线就有可能会在更多的时间内“溃退”因为大家都想要保存实力。
如此一来可能要不了多久武家派系就只能全军退守在富士山的山顶但是到了这个时候武家派系的优势兵力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因为战场宽度根本就不允许这么多人同时上场。
在很多战略类的单机游戏中都会对战场宽度做出一定的限制比如p社游戏就允许玩家预设军团的配置也就是一支军团中各个军种的比例;而在像《三国志》这类战棋游戏中在某些狭窄的地形里你就算出动了一百支部队也只能一个个都和对面进行单挑。
不过让刘星对“战场宽度”这个概念最为记忆犹新的游戏其实还是《信长之野望》因为刘星在刚玩这个游戏的时候还不知道能够手动操控战斗所以就看着敌我的军队在一个地方相遇之后两边的数字开始不断的减少。
结果有一次刘星在玩武田家的时候先行把东边的大名都给吞并完了之后才开始组织兵力西征结果在集结了数万人的大军进攻织田家时发现自己一支上万人的军队直接突然暴毙而对面也才一两千人而已这就让刘星搞不懂原因只能继续派人进攻结果又失败了好几次送掉了几万人的部队。
后来刘星看着地图才突然意识到自己进攻的地区其实是桶狭间而《信长之野望》给桶狭间设定的战场宽度就只有几百人而已这也就是说不管你派出了多少军队来进攻这里那么在进入战场的时候就只会剩下几百人而已所以原本巨大的兵力优势瞬间荡然无存然后就会因为主将的战败而导致全军解散。
所以当武家派系的所有兵力都集中在山顶的时候那么武家派系原本的优势将会一点都不剩甚至还会变成一种劣势毕竟公家派系是有机会一个法术就砸中好几百个人。
“所以我们还是先让出富士山吧这样一来我们就是攻城方了。”
这时又有一个战区代表举手说道:“其实在这场最终决战中守城方的优势看起来虽然非常大但是实际上根本就不值一提所以我认为攻城方更适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