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大明元辅
  4. 第156章 马氏昆仲能救
设置

第156章 马氏昆仲能救(2 / 2)


而事实上,马林的反应是原地扎营建工事,准备迎接努尔哈赤的攻击。

这个战术动作是很值得推敲的,因为马林当时已经是宿将了,在辽东也干了不是一年两年,他心里应该非常清楚,自己手底下的开原一路军绝对不会是努尔哈赤的对手。

为什么呢?因为开原军本身兵力就不强(仅一万五千,几乎是“四路会攻”中最弱的一路),杜松那一路算是主力,足有三万精兵,都能被努尔哈赤一战全灭,他这一路有什么不同凡响之处,竟然能打赢?

而且更重要的是,开原这边是李成梁一系的基本盘之一,马林麾下除了自己从宣大带来的随任家丁之外,手底下的兵根本就不怎么听招呼,这从后来他们面对努尔哈赤主力时一击即溃就看得出来——当时马林及其二子还在带着家丁死战不退。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只有家丁战败了,大军才会溃散,家丁还在死战的时候,大军的军心士气通常是不会崩溃的,要不然大明也不会如此依赖家丁了不是?

另外,马林昔日就曾经做过辽东总兵,正是因为被辽东将门排挤无视,最后才不得不离任,他会不知道辽东将门对他这样的“外来户”有多抵触?

所以反向推导就能很清晰地得出结论:马林知道自己麾下的开原军靠不住,野战打赢努尔哈赤根本不可能,只是他不肯一仗未打就弃地而逃,所以选择立刻停止前进,原地安营扎寨、建造工事,欲图以火力优势固守于行军要道,以免努尔哈赤轻松包围开原城,导致北线大局顿坏。

而且他当时可能还有个念想,就是叶赫部的援军(本就是为了配合他来的)已经在来的路上,他固守要道便可以等叶赫部主力抵达之后,联手夹击努尔哈赤。

只是他大概也没料到,当时的努尔哈赤主力士气之高已经几乎达到顶峰,而他麾下的开原军不是靠不住,而是完全靠不住。

当时马林见努尔哈赤亲率的人马只有两旗外加四五千人,剩下的六旗人马去打他的两处副营了(他以品字形扎了三个营),于是带着自己的一千家丁和几千开原军打算和努尔哈赤决战,意图直接拿下努尔哈赤本人,这场战事就结束了。

谁知道他这边一上去,对面的代善领军迎上来和马林战得正紧张,另外两营被破,建奴六旗赶来。

马林及其二子仍然觉得离努尔哈赤只有一步之遥,不肯立退,还要再战,谁料麾下开原军见副营以破,纵然马林还在死战,他们也直接溃退了——在建奴面前溃退还有什么好下场?顿时就被杀伤大半。

马林二子不愿父亲身陷敌阵,掩护父亲撤去开原,希望开原还能守到朝廷援军到来,不至于丢给建奴,结果两人双双战死,马林仅带了数骑而走。

这个“数骑”本身也值得推敲,因为马林的随任家丁一贯都是骑兵,如果他想带走的话,怎么说也不至于只有“数骑”,而将门之所以成其为将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家丁强悍,他把众多家丁留在战场,本身就说明他在这一战中是下了血本的。

对比李如桢看看?两万五千大军,磨磨蹭蹭地龟速前进,听说杜松战败,二话不说转头就走,这可不是一般的果断。

更可笑的是,他撤退之时被建奴探马发现,探马在山里鼓噪,做出进攻之势,李如桢居然以为是建奴主力已至,惊恐而逃,导致大军随即溃败,甚至光因为互相践踏就死了一千多人。

对比马林,谁更糟糕一点?谁更值得挽救一点?

----------

感谢书友“书友160429212821310”的月票支持,谢谢! </p>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