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宫闱旧事,父子相杀兄弟相残,加之后宫碾压,许多孩子尚未长?成,便没?了性命。
庆元太子便是如此?。
帝王立其为储君,不足一?年,便暴死宫廷。后来又立二子,同样,不久后没?了踪影。
如今已过十年,太子未曾再立,但作为三子的赵惇却?一?直心中?惴惴。
他的父皇相当看重他,而如今他又是算是长?子,这总令他有一?种?朝夕不保的恐惧感?。
赵惇往往待经义往往消极。
自夏商周至宋,已近两千年,崇文?馆的藏书更是数不胜数。千年的史书人文?不消说,仅是春秋之际,那诸子百家便不止百部。赵惇随大儒主修儒学,孔圣孟子等等外加七十二门徒,都各有主张。加上大宋律法,朝廷官家每日熟悉便令人无有闲暇。
每每桌案上便摆着?半臂高的书,先生一?部一?部为他解释要义。
十六年来都是如此?。
赵惇也一?直认为每任要走向那个位置的皇子都是如此?。
直到前两日,父皇说为他找了新的老师。
萧瑾,表字文?瑜。四年前采石之战,独身辩才取三州,后高中?状元,出任蜀川监察使,不久后转任颖寿知州,治下安乐,为天下士子推崇。四月入京,直翰林大学士,加少傅位。
赵惇第一?次见他。
东宫琉璃金瓦,假山流水,回廊曲折。红色亭柱沿着?长?廊而去,园中?是绿林修竹。流水山石旁种?着?一?株百年凤凰树红白的绒花盛放,花影参差。
青衫人身影正直,立于参参树影之下。
赵惇过去时,那人便转身过来,拱手一?拜。
“参见殿下。”
“……萧先生免礼。”
赵惇站着?,打量着?这个青年。他看着?约二十余岁,一?身素衫,长?发拢起,其间插着?一?枚木簪。
眉眼?柔和,但看面相是好看的。赵惇见过许多人,比他更好看的也并非没?有。但好看的人不一?定有他一?样的气质。
寻常人有过分好看的容貌,引来的不是占有就是嫉恨。但他却?不同。
谦和沉稳的态度,缥缈柔和的气质,叫他人无敢妄为。
人打眼?看到的是他好看的脸,但一?细看,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一?举一?动流露的涵养。
有一?个样板在,赵惇下意识就站直了些。
相较于以前往往长?眉白须的儒生们?,他似乎显得过于年轻了。
姜穆见他动作,微微一?笑。
赵惇问他,“先生何故发笑?”
姜穆道,“见殿下向学之心,心下甚慰。”
赵惇才意识到自己动作,沉默了下,问他,“先生要教什么?”
姜穆缓缓道,“殿下想学什么?”
赵惇怔了。他张了张口,想要说一?个出来,一?时却?不知该说什么。
脑海中?史事,经义,书法,绘画,诗词种?种?闪过。但最后却?不知是哪一?个。
风忽的吹过,红色绒花散落,宫苑中?四处飞舞。
落于流水,荡开一?圈涟漪。
暖阳下花影摇曳。
新来的先生微微一?笑,光影参错,浅色的眸中?映着?水面春阳的倒影,“那么明日,殿下再来回答微臣的问题吧。”
……
赵惇一?夜未眠,直到月上西楼,直到晨钟初响。
他想到一?直以来一?个问题。
父皇一?直将他做为太子培养。
于是他回答姜穆,“所有不辜负父皇期待的。”
“那么,殿下可要前去淮水看看北地。”
赵惇恍惚了下,忽然意识到自己父皇平生最大的希望,是收归故土。“……何时能去?”
姜穆自袖间拿出名册,“处理完临安政事。”
赵惇接过,翻了几页,脸色就开始发黑,名册“啪”一?声摔在雕花紫檀木桌上。
“是可忍孰不可忍!”
姜穆问他,“殿下打算如何处理?”
“撤职,查处,流放!”
“何时撤?何时查?又为何缘由流放?”
赵惇语噎。官家子弟行?凶,为父者滥用职权又包庇枉法,依照大宋律法的确以上三条。
可是……重点在于,此?人非但是皇后母族子弟,且据闻与汤丞相子相交甚密,证据又多是暗手,不好直接发落。
父皇他敬重皇后,说不定轻拿轻放,若他出手,又会不会引了父皇厌弃。
“提拔旁支弟子,查处主犯,因旁系弟子检举主犯失职。”
“……若无人检举呢?”
姜穆一?叹,“新人放在主犯职位之下。”
“……”
“只?怕为人所恨?”
“殿下只?需先杀后改流放。”
赵惇犹豫了会,“……会否,严厉了些?”
“大宋律法,杀人者抵罪。何况,殿下认为,对于死伤者而言,他们?可会觉得严厉?”
赵惇点点头,认真?一?拜,“学生明白了。”若换做受害之人,还不都觉得不是死罪太轻了。死刑改做流刑,受刑者也要见好就收感?激不尽。
……
三皇子突然雷厉风行?起来,叫人颇有不适。众人都默默将目光投向了新来临安教□□的颍州知州。
连尚未离京的柳旭听过议论,也都好奇知州大人是如何教导三皇子的。
不过,毕竟官家都没?动静。其他人更不好多嘴了。
嘴上不说,谁不知道这么些年一?来,官家对三皇子优柔的心性一?直头疼,生怕日后养出有如刘盈李显那般继任者。如今萧瑾教的他干净利落,官家还不知多开心呢。
姜穆也没?多做什么,只?是南北朝廷江湖势力都给他梳理一?遍,然后将颍州三年规划图送给他了。
因着?姜穆与虞书文?相关,此?番回京无疑便成了汤氏一?门眼?中?钉。
皇帝便没?让他在朝廷出面,只?挂了少傅一?职,每日东宫报道一?次。
如此?数月而过。
姜穆最早赵惇口中?听得,说是今晨北地完颜雍使者前来再议和,条件依照靖康之故事。
一?言流出,顿时便掀起南宋朝野上下轩然大波。
即使北方朝廷口风再严,但涉及战事,总掩饰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