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自古以来,万民供养士、大夫、天子阶级,已成理所当然之事,众人也只觉此事乃理所应当,哪怕百姓亦是如此。
极少人会想及,百官俸禄来自于百姓,皇帝吃穿食住来自于百姓。
充其量在谏君之时,会说:“天子受万民供奉,万不可暴政害民”之类云云。
因此朱厚熜今日之言,大家其实并不太认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这是千古至理,他们只会认为,自己吃的是皇家的恩典,而非百姓的奉养。
然纵使在场之人心中不敢苟同,在此刻也不会说出来,盖此等冠冕堂皇之词,若是有人臧否,传扬出去,岂非是无视万民奸臣?
且如此口号之言,众人也不以为意,当即口宣:“圣明无过于君父,视天下黔首为子女,臣等汗颜之至!”
皇帝会说官话,百官诸考生又何尝不会?
即使是正值青春,战斗力十足的年轻人,对于这种简单阿谀之言,也照样不会太过陌生。
“好了,趁热吃,吃完早些考完回去歇息!”
朱厚熜对于众人奉承之言,并无太大感觉,而是挥挥手说道。
说完之后,一边拿着《礼记》继续翻阅,一边有一筷,没一筷的吃着膳食。
此时抡才大典,奉天殿内数百人虽然都在动筷食用,但却不敢发出任何声响,直到所有人吃过之后,内侍将碗筷收起,退出奉天殿期间,也不见有人发出声响。
时间还在继续,大多贡士已经进入尾声,开始仔细审查是否有纰漏之处。
历代科举都有着严格限制,如洪武十七年令:「文字回避御名、庙讳。」
成化十三年令:「举人文字,凡遇御名、庙讳下,一字俱要减写点画。」
弘治七年令:「御名、庙讳及亲王名讳,仍依旧制二字不偏讳,不必缺其点画,违者黜落。文字试题上不许加奉试字。」等。
但凡违反条例,则必然与此次进士无缘,只能在等三年科考。
可大家百步已经行九十九,如何愿意在此时,因为一时不慎从而无缘此次进士,三年之后再考?
故而所有贡士审查的慎之又慎,比之前草写策论之时,更加慎重,逐字逐句,一一审查。
直到确认无误之后,再行誊抄,再审查,确定再也没有问题之后,便悄然无息,向朱厚熜行礼之后,离开奉天殿。
校尉也在贡士走后,迅速将试卷一一收起,然后交付受卷官,然后再将试卷送弥封官,将贡士重要信息弥封,保证科考公平性。
弥封好重要信息之后,再转送东阁读卷官处,由吏部尚书石珤、礼部尚书刘春、刑部尚书张子麟、都察院右都御史张纶……
户部左侍郎郑宗仁、掌通政司事礼部左侍郎俞琳、兵部右侍郎杨廷仪、工部右侍郎赵璜、翰林院侍读学士汪俊、侍讲学士刘龙等明日于文华殿,交叉批改。
廷试批卷八位读卷官审核,每人一桌,轮流传阅,交叉审核,凡审核过之后,便在试卷各加“○”、“△”、“\”、“1”、“×”五种记号。
得“○”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十张试卷,进呈皇帝,由皇帝钦点本科三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