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辽东、灭建奴是重中之重,却不是唯一的工作。
虽然还未竞全功,让皇帝有些束手束脚的感觉。但很多工作,却耽搁不得,要提前布置,提前准备。
在朱由校的记忆中,大明不是被建虏所灭的,而是被几十万上百万吃不上饭的饥民推翻的。
只有大明内部不出大的问题,只要老百姓能吃上饭,社稷不说稳如泰山,也能再挺个几十上百年。
至于建虏,就算这次大反攻不能覆灭,也翻不起风浪,成不了气候。
内忧要大于外患,或者说,内部出现了问题,只是疥癣之疾的外敌,才会成为心腹大患。
党争无疑是最大的弊病,于国家大事于不顾,只顾着争权夺利、排除异己,致使体系混乱,行政效率低下;
其二则是腐化,权贵、官僚、地主、士绅各怀心思、各谋己利,置国家危亡、天灾**、军民困苦、百姓流离失所于不顾;
其三是八股取士已僵化落后,选出的官员多有口舌之利而无实干才能。平日慷慨激昂,临事却无一策,说的就是这些读书读傻了的文官;
至于其他的,朱由校都不稀得说,也只能一步一步地加以改变。
因为,如果深究下去,整个大明的体制都出了问题,几百年的积习,可不是那么容易就扭转过来的。
但三大弊病已经有两个被铁腕整治,不敢说去根,目前已不能阻碍平辽灭奴的大业。
其他的嘛,温和些,缓和些,倒也不必弄得鸡飞狗跳。
特别是科举制度,朱由校知道绝不能废除,但他又没有更好的、更公平的考试方式来取才。
其实,通过书面考试选才,在后世也是主要的方式。弊端是有,但却是最接近公平的。
又要学识高,又要实际工作能力强,上哪去找那么多尽善尽美的人才?
所以,如果能平心而论的话,八股至少是一种考试的规范,就象后世的标准化试题一样,也不必一棒子打死。
“若平辽成功,明年的科举便不能再推迟了。”皇帝把一本还散发着墨香的新书令宫人转给了礼部尚书老董,交代道:“即刻发文昭告天下,明年科举加试这本《自然常识》。”
老董躬身接过书,不敢在皇帝面前翻看,恭谨地接旨应喏。
昭告天下后,皇家印书局又能赚上一笔啊!高考必备书籍,不买都不行,除非你不考了。
“赐座。”皇帝吩咐一声,有宫人搬来绣墩,让董大家坐下。
董其昌谢恩就座,心里还琢磨,是不是万寿节送万岁的十几幅字画起作用了?
皇帝爱财是出了名的,但花钱也不小气,这是和万历爷爷最大的差别。
“小学的教材也快编好了。”皇帝端起茶喝了一口,缓缓说道:“很快将刊印发行,小学考试也将在三年后正式开始。”
董其昌认真地听着,猜测着皇帝的意思,觉得皇帝是有意让礼部来主持小学资格考试。
在科举考试中,只有会试是由礼部主持。
而地方学官,比如提学官,是明朝省级教育行政长官,由朝廷任命,却又不接受国家主管教育部门的领导,比如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