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做市场调查,就是先看一下镇上这边都有些什么小吃,一般都是些什么价味。
不过顾元元看了一圈下来,发现这个镇上的小吃还是有点单调。
顾元元走了这么久,发现吃食摊只有包子、馒头、烧饼,糖糕,然后就是面摊子和馄饨摊子,还有卖豆浆和卖粥的摊子,其他的,好像就没有了。
连油条都没有,也不知道是因为白面贵,油也贵,所以油条的成本高,人家不做这个生意,还是因为这个地方压根儿就没有油条。
跟前世层出不穷的早餐相比,这就太单调无味了。
顾元元觉得,按她现在看到的这种情况,沈宝儿如果真做吃食生意,应该还是能赚不少钱的。
只是起早贪黑,很辛苦就是了。
顾元元又随口问了这些吃食的价钱,发现一碗面的价格跟一个肉包子的价钱,相差竟然不大。
一碗素面三文钱,一个肉包子也要两文钱,馄饨也是三文……总之,在顾元元看来并不算贵,但是贴合当前这个时代普通民众的社会收入来看,就很贵了。
在镇上给人干活也才二十到二十五文钱一天呢。
但正如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有穷人,也都有富人一样的道理,这些吃食摊子的生意还是很可以的,买的人不算少。
很多人,在集市上卖了菜之后,也会咬牙买上一个肉包子带回去给家里的孩子尝尝,也还有些赶早出来干活的人,家里没来得及吃饭,也会叫上一碗面填饱肚子。
当然,顾元元发现,除了这些之后,还有一个群体,是这些吃食摊子的主要客户群。
那就是在镇上的读书人。
这些读书人住在镇上书院没回去,早课之前,总是喜欢成群结队出来买吃的。
也不是早课之前,应该说,一日三餐,他们都喜欢跑出来吃。
像这些学院其实都不大,专门开食堂,也不太可能,但是,学院也考虑过学生的吃饭问题,特别是贫困人家的学子,所以专门请了一个做饭的婆子。
学生如果要在学院里吃饭,每月交二百文钱的伙食费,由婆子给大家做饭,如果不在学院里吃饭的学生,学院也不勉强。
基本上,只有一小半的学院留在学院里吃饭,而另一大半的学生,一日三餐,都跑到外面来解决。
这可比在学院里交伙食费吃饭贵多了,加上他们还要吃好的,一个月算下来,最少都要一两银子。
有些人,是家里有钱,还真不在乎这几个饭钱,而有些人,就纯粹是打肿脸充胖子。
比如,老沈家的沈长荣。
一来,沈长荣觉得,在学院里交钱吃饭,就等于承认自己家里穷,吃不起外面的饭,丢面子。
二来,也是因为是嫌弃书院里的饭菜不好吃。
沈长荣天天想吃大鱼大肉,书院可没有大鱼大肉天天给他吃,哪有出来下馆子方便,想吃什么随便点。
至于银子,呵呵,用完了只管回去找沈老太要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