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城父有兵,便意味着楚军或将以汝水为屏障防守。”
杨端和点头道:
“此言有理。”
“城父南面便是汝阴,如此说来,这汝阴亦是楚军必守之地。”
想了想,杨端和就对信使下令道:
“命蒙武将军不得冒进,楚军似有意在城父防御,我等也应做久战打算。”
信使应了声就去传令。
这作长远打算的久战与短期就想拿下的速战那是有很大区别。
久战就会保存实力寻找敌方漏洞,而速战却是不惜消耗兵力发起猛攻。
但蒙武却不太愿意听。
蒙武接到命令时就对部将说道:
“都说王翦已老不足出战,不想杨端和也是如此。”
“举凡大军战场,惑人耳目之迹象多多。否则,兵家何有‘示形’之说?”
“评判诸般消息之唯一依据,在国力,在大势,而不在就事论事。”
“项燕也算宿将,会做螳臂当车之举?”
“据实评判,项燕所谋只有一途:据守汝阴迟滞我军,以使寿春南逃断后!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应该说蒙武这判断也有些道理的。
他认为从大的方向看,楚国无论国力还是大势都不足以与秦相抗。
因此项燕就只有带着楚军继续南逃进入密林水网一带借助地形偏安一隅。
所以城父的防守是一种假现,是楚军用来迟滞秦军使寿春王室有时间逃脱的手段。
在这判断之下,就应该是速战而不是久战。
战场有时就是这么奇怪,不管从哪方面想都能从兵书上找出些道理来,于是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没有到最后谁也不知道也不确定谁是对的。
蒙武此时是这么想的,也就没有将杨端和的命令太放在心上,而是继续指挥部队对城父全力猛攻。
而杨端和这边在赶到汝阴后却是按部就班的伐木建寨,然后造投石机、采挖石弹、造船及攻城器械等。
一边建造另一边杨端和又问沈兵:
“黑甲水军是否能助我军破汝水?”
沈兵摇了摇头,回答:
“汝水东岸到处都是楚军投石机和弓弩手,而黑甲水军只有三千人。”
“要破汝水只怕力有未逮!”
杨端和看着地图叹了口气,道:
“如此,便只有强攻汝阴了。”
的确只有强攻汝阴和城父两城,否则就只能冒险强渡汝水。
虽然秦军有浮桥可以快速过河,但这在对岸有大批楚军防御的情况简直就是开玩笑……秦军是渡过一批就被杀一批,就像添油一样上去任人宰割。
如果不是因为有这些地利的话,项燕也不会选择这道防线作为保国反击的防线。
不过沈兵心下却一点都不慌。
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寄希望于秦军能攻下这道防线。
他在等,等一个机会。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