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腻了连环,姬洛在民间找来一些益智的小玩意儿和他比赛,胜过一次后,二人反倒成了朋友。
这一日两人博双陆,在湖边一坐就是几个时辰,姬洛技高一筹,三局胜二。
收捡棋盘换茶吃时,一直沉默的霍定纯竟然开口跟他道谢,这叫姬洛出乎意料,毕竟,他做这些怀着私人的目的。
不过是些不值钱的小东西,霍定纯要讨,姬洛也没什么不能给,于是叫下人收捡送来,那小厮装盒后,跑得急了,在湖边碎石头上绊了一跤,东西正好砸在泉将腿边,盖子一散,“滴溜溜”撒出一地木块。
小厮告罪,霍定纯却将人打发了,自己亲自蹲身把木块一个个捡起拼接,他那手指着实灵活,不过短短数息,掌中已出落得一个精巧的鲁班锁。
姬洛看他凝视掌心一言不发,不由问:“这东西可有问题。”
霍定纯摆首,把目光转向湖泊,笑着:“我的生父是晋阳的一个穷木匠,小时候我启智晚,他怕我是个痴傻儿,长大了继承不了手艺,会因缺衣少食饿死街头,于是做了十几个鲁班锁,日日教我玩。可惜,我也并没有成为一个木匠。”
说着,他转过头,高声对姬洛说:“有机会我们真真正正比一场吧!有些事,说不挂心很难,过去我们立场不同,我希望今后,我们能站在一边。”本以为他提及往事,会稍显落寞惆怅,可是霍定纯和一般追忆的人却不同,他虽有怜惜,却双目坚定。
姬洛觉得,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霍定纯收拢包裹,合上木盖子之前,又忍不住摸出一对男女泥塑像看了看,说道:“若我以后有个女儿,正好留给她玩。”一个已过而立之年并无婚配的男人,居然能有如此情怀,姬洛笑是笑不出了,只觉得“六星将”是奇人,其实也不过只是普通人。
泉将走了,姬洛还愣在原地,过了许久,一声轻叹回道“一定”,却也不知那人可有听见。
再之后,姬洛一连郁闷了好几天——
有的人或事,耳闻不如一见。长安不是想象中的长安,秦国也不是天下恶传的秦国,甚至苻坚也不吃人,六星将也不是牛鬼蛇神。姬洛觉得他本是筹谋而来,如今倒好似快被敌人怀柔。
算算日子,去嘉兴的人也走了好几月,借着采买送酒的名义,酒铺巷子的掌柜来见过姬洛一面,说出去的人已在回程,只是年关将至,边防加强戒备,而长安附近城镇又多有烟火放灯,巡守多了一倍,只能减慢行程,小心为上。
姬洛一估摸,只怕回来的不止一人。
京中渐渐传出了李舟阳与姬洛交恶的传言。说是这李大人拉人拉了几次没拉住,指着姬洛骂他白日流连酒肆笙歌,再没当年风骨,两人在红珠坊前吵了一架,分道扬镳。
姬洛回头就称病了,喝腊八粥那日,下了一晚的雪,长安城中遍裹素白,他躲在家里不出门,可拜帖却多了不少,一二三四五个全是不认识没交情的人。
李舟阳风头正火,当年他二人同入,关系好,许多人看在眼里,如今有了龃龉,还不大肆煽风点火,暗地拉扯。权势都讲究平衡,李舟阳既然选择站在阳光下,那么他们就得找个吃喝玩乐在行,又有足够能力的来暗处制衡。
就在长安势力暗搓搓谋划时,“生病”的姬洛正在屋中披着被子煮茶,李舟阳就坐在窗棂上,用剑把应景的梅枝砍了个七零八落。
“你怎么来了?来了也不消停,今冬的寒梅就那一株开得最好,它哪儿得罪你了,偏偏你要辣手摧花?”姬洛抱着手炉,睨了一眼。
“该消停的是你吧,你说要钓钱府大鱼,可鱼呢?人家有理你?”
说着,李舟阳嗤笑一声,将手中“竹叶青”一拧,只听“咔哒”一响,剑尖戳进的窗格里,剑身映出的雪色晃得姬洛打了个喷嚏,没忍住往后缩了缩,用被子把头全给罩了起来。
“鱼在暗处,将要咬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姬洛揉了揉鼻子,拿小扇将炉火扇得更旺。
李舟阳呢喃:“东风?”
“对!东风!”姬洛应和,脸上因激动而涌出不自然的红光,“《礼记》怎么说的……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与,鸿雁来!(注2)”
李舟阳掐指一算,再过些日子,确实就要开春了,也许一切都在眼前这个人的掌握之中。这个人……不知为何,他觉得,从云梦大泽开始,姬洛就不太一样了,不论是形貌,还是给人的感觉——
在江陵时,那个少年聪慧而晓计算,话少而点睛,常怀谋策却敞亮光明,但如今,他时常含笑,妙语频频,可眼底却有化不开的幽深,不易察觉。
姬洛又一连打了两个喷嚏,李舟阳拔剑收回伞中,转头一声不吭走了。姬洛依榻而靠,等没了动静,眼皮耷拉重,昏昏沉沉睡了半盏茶的功夫。迷糊间听见有人入内,将小火炉上的茶罐移走,重新落了一个陶罐。
没一会,药被水煮透,味儿都发了出来,姬洛被刺鼻的味道一激,从榻上坐起,一睁眼就看见李舟阳负手站在窗边,好像做了一场梦一般:“你不是走了吗?”
“你居然也会生病,我以为你是装病。”李舟阳不咸不淡地答。
姬洛被他气笑了:“我又不是辟谷的神仙。”正说着,药壶上的盖子被水汽一冲,“咕噜”直响,姬洛偏头一看,脸色又尴尬又古怪:“你煎的?你刚才是去买药?现在全长安都知道你我不和,你刚才是去给我买药?”一连三问,一问声儿比一问大,讲到最后,姬洛居然大笑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真的,六星将里每个人都很神奇~哈哈哈哈
李舟阳居然也成了傲娇_(:з」∠)_
科普:离坚白论,我没深入写,感兴趣的小可爱可以自行了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辩题。
注1:解玉连环的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六》,关于姬洛对解与不解的见地,我有参考哲学大师冯友兰的部分观点,然后糅杂了一点自己的见解,如有不对,请大家斧正。
注2:引用自《礼记·月令·孟春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