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在火霄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隔云一雁说,冥想就是一种什么都不想的状态,只要将脑中那些纷乱的思绪清空即可,说是“发呆”也没什么不对的。
可是隔云一雁说的简单,火霄做起来却是困难万分。
如果脑中的思绪那么容易清空,就不会有“走火入魔”一说了。
火霄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系统提示他的身体进入不良状态。火霄也觉得有些烦躁了,便下线了。
所谓“不良状态”就是玩家需要下线去上厕所了。如果玩家使用头盔,那么他可以进入所谓的“等待状态”,头盔的眼睛部分会变得半透明,让玩家可以直接戴着头盔上厕所——虽然这个样子在外人看来很奇怪。如果玩家使用游戏舱,那么玩家就必须停止游戏——在游戏舱里设置便桶的话就太恶心了,不过游戏舱会帮助玩家调整生理状态,一般来说,一个肾功能正常并且在进入游戏之前没有太多“存货”的人,在游戏舱里可以让游戏状态持续超过五小时,而五个小时足以让一个刚刚吃饱饭的人完成消化,进入饥饿状态,这时候你就算不上厕所也该吃饭了。
周煜下线之后解决了生理问题,看了一下时间,已经是晚上五点了,他便没有再上线,而是拿过那本《索兰史》,一边看一边等待晚饭的到来。
索兰星球上有很多从不同生物进化来的种族,由于特殊的进化起源和地理历史关系,这些种族、生物之间很少发生战争。
事实上,从这本书里,周煜已经隐约看到了隔云一雁口中那种和平多彩团结友爱的理想社会。
在索兰星球上,被称为“人类”的种族并不是从人猿进化而来,而是从一种像兔子一样性情温和的杂食动物——“比比”——进化而来,然而这种食草动物又具有某些狼的特性:团结、合作、果敢、坚韧、执着、耐心、拼搏、热情、忠贞,同时充满了智慧。他们尊重自然,与任何生物和环境都和谐共生,他们拥有雌雄同体的生理结构,可以随意转换性别,所以这个种群拥有十分强悍的繁殖能力,但他们仿佛天生就具有一种远见,在发展过程中他们会自主地控制群体规模,而不像人类无限制的繁殖给周围的环境和种群带来毁灭性的压力。
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比人类”几乎是一种完美的种族,他们的本性里并没有地球人类的那种劣根性,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有缺点,就他们自身而言,性情过于温和,说夸张点就是“无欲无求”,这种特性让比人类社会发展得很慢,如果没有后来的种族融合,那么这种比人类很有可能会走入灭亡。
索兰星球上并不是只有比人类这么一种智慧生命,只不过比人类占主导地位而已。索兰星球上其它的智慧生命,套用地球人习惯的说法就是精灵、翼人、海人和兽人。
其实,不论是比人类、精灵、翼人、海人还是兽人,都是“人”,只不过每个种族的进化起源不同而已:森林昆虫、鸟类、鱼以及某些走兽,他们分别进化成了精灵、翼人、海人和兽人。严格来说,他们都是“人类”,但在树种,为了区分彼此的不同,才根据这几个种族进化出的最终形态和地球神话传说中的几个种族相互对应之后,分别赋予了这样的称呼。
索兰星球的中洲大陆上,这些具有智慧种族在经过最初的极为漫长的发展之后,他们跨越了地域产生了交汇和碰撞。在刚刚开始接触的时间里,因为彼此的信仰、文化、理念都大相径庭,所以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战争陆陆续续持续了几十年,每个种族的生产力都遭到了严重破坏,这时他们都意识到:战争并不能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他们需要的不是暴力冲突,他们需要的是和平与发展。
于是几个种族停止了战争,开始商讨一个可以共同发展的方法。索兰星球上智慧生命的进化起源使他们所具有的本性与地球人相差甚远,因为如此,于是对于索兰世界有着深远影响的“种族大融合”开始了。
融合之后的社会由比人类主导,所以我们姑且称为“比人类社会”。比人类的性情过于温和,缺乏必要的野心和欲望,他们并不适合推动社会发展,而其它更为活泼的种族恰好弥补了这一缺失,比人类的智慧在其它种族的鞭策下开始发挥,中洲大陆的科技水平几乎是跳跃式地前进。
中洲大陆从类似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完全蜕变为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只花了一千多年的时间,而且中间没有发生任何暴力流血让生产力倒退的事件。
接下去就是“大航海”和对抗魔族的“末日之战”。
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关于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历史概念序列:亚细亚生产方式→古代的生产方式→封建的生产方式→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在这里“亚细亚所有制形式”不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既非“亚细亚”这个地区所特有的所有制形式。所谓“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就是原始共同体对土地等生产自然条件的公共占有(也就是土地的原始共所有制)。这种生产方式所在的社会时期大家可以简单地想象为原始社会时期(事实上亚细亚生产方式包含的内容极其复杂,但我不想去阐述它)。这里引用这种概念来类比索兰世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
另外,我们在初中和高中的政治课本上往往会学到这么一个社会发展序列: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这就是著名的“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公式”。政治课本上往往将这种序列引为马克思所说,但实际上这是苏联史学家V?V?斯图鲁威提出的,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他将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和“古代的生产方式”更换为“原始公社制度”和“奴隶制度”,最后再加上一个“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不敢说马克思的理论就一定是完全正确的,但马克思在论著中很明确说过,所谓“奴隶制度”并不能成为一个人类社会的阶段,事实上不论是在亚细亚生产方式下,还是在古代的生产方式下,乃至封建的生产方式下,都存在于奴隶制度。(大家想象一下,原始社会也存在战俘转变为的奴隶,就知道斯图鲁威的“原公社制度”和“奴隶制度”是相互重叠的,如果将这两种制度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历史阶段的话,无疑是相互冲突的。)
所以,不要把斯图鲁威的论调当成马克思的本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