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的时候,有些不知不觉。在连续天晴了几日,在人们将身上的冬衣脱下来后,才恍然惊觉,已经开春了。
二丫,不对,现在应该称呼为叶兰清了。
在那日她给叶风清提了一下名字的事后,回来叶风清就指着“岸芷汀兰”询问她们姐妹二人,用这句做名字可好。
于是,姐妹俩就有了大名。
不提叶芷清心里的那股子微妙感,叶兰清对自己这个新名字非常喜欢,为此,她后来有什么好吃的,都会想着自家三弟。
比如眼下这筐她惦记了许久的香椿。
“香椿加鸡蛋做成鸡蛋饼,三弟最喜欢。”
“先别管三弟喜欢不喜欢了,把这拿去厨房。”叶芷清把洗干净的香椿交给妹妹,打发她送去,自己则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坐了下来晒头发。
她头发湿漉漉的,散在肩头,午间暖暖的阳光照在她身上,让她有些犯困。
不过她今天的字还没写完,只能强打起精神继续学字。
习字认字这种事,是她自己给叶风清提的。
一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光明正大的认字,二则是让老二也能跟着学一学,总比当个文盲要强。
叶兰清把香椿送去厨房后,就蹦哒了回来。
她来的时候手里抓了一把小米,把旁边毛茸茸的小鸡们给呼到了脚边,一点点把米撒下去,然后笑嘻嘻地就歪着脑袋看小鸡吃米。
叶风清回来时,就见自家院里树下,长姐穿着一身葱绿色的裙子,手撑着下巴,垂着眼睛练字;对面二姐俯身逗弄着手边鹅黄的鸡崽子,笑声不断。
春光明媚,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的照在她们身上,温暖而美好。
这才是家的样子。
叶风清脑海里闪过这个念头,跨步走进了院门。
“阿姐,”他喊了一声,在旁边石凳上坐了下来,道:“清明快到了,李封宁他们说到时候要带些点心回家,让我和你提前说一声。”
叶芷清这才抬起头来。
李封宁她知道,是弟弟的同窗,年纪十二三岁,家住在黄县县城。而和他交好的,要么也是县里人,要么是周围小家族的弟子。
“他们可有说要什么糕点?要多少斤?”叶芷清问。
“要绿豆酥和枣泥糕,至于多少斤的话,我大概算了下,每一样差不多得准备五六十斤左右。”
这两样是叶家卖的最多的糕点,同时也是书院里最受欢迎的两种。
叶风清时常带着糕点去书院,家境贫寒的同窗自然舍不得花钱买,可林先生目前收的学生里,也有一部分是有点家底的少爷公子。
这些少爷公子们尝了之后觉得味道不错,少不得经常打发小厮来买。一来二去的,变成了叶家糕点的常客。
这次回家清明祭祖,肯定要带些土仪回去以表孝心。
他们抓耳挠腮想了许久,发现在这乡野地方,真正能拿得出手的,似乎也就只有叶家的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