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的厨房其实就是院子里的一间屋,里面一个大灶,一个中灶,还有一个炒菜的灶,中灶和炒菜的灶上各有一口铁锅,大灶上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估计是前几年□□的时候把锅都砸了贡献给国家了,如今废除了大锅饭,能买得起两口锅也是极为吃力了,再没有闲钱可以买一口大锅了。
“娘知道弟妹和老三要回来,前段时间村里分的一斤肉,一直没舍得吃,搁屋檐下冻着,就等着你们回来呢。娘还一晚上起来好几次,生怕有猫来偷吃呢。”说话的是许安军的二嫂,和许安军说的差不多,是个利索人,说话也还挺和气的。
“妈年纪大了,大哥二哥干活挣工分都挺累的,几个侄子侄女还在长身体,下次就别让妈留了,给一家人补补才是。”向阳不差那口吃的,自然不计较留不留肉这点小事,不过听二嫂周氏话,向阳对许家老太太的好感又升了一个度。
“三弟妹到底是城里人啊,我和而弟妹这种乡下人都是惯喊娘的,只有三弟妹一口一个妈的叫着,可不亲热吗。”宋氏不甘心被忽略,说出的话连讽带刺。
“大嫂这是说那里的话,什么城里人乡下人的,不都是勤勤恳恳的劳动人民,主席可说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向阳厌烦了宋氏说话夹枪带棒,干脆一句话顶回去,让她知道,她也不是什么好性子的人。
周氏闻言垂下眼睑,装作什么都没听到,宋氏哪被人这么撅过,一时都没反应过来,待反应过来之后,又不知道该怎么回击,硬是憋得一张脸青紫色。
向阳见大家不说话,也不会故意去挑事,默默地打着下手,晚饭是高粱米,三合面的馒头,一个土豆丝炒肉,一个白菜粉条,还又腌的咸菜切丝装盘,另外还炒了两个鸡蛋。
直到饭菜上桌,宋氏都没有再说一句话,不过脸拉的比马还长。
老太太将炒鸡蛋和土豆丝炒肉放在向阳和许安军面前,“家里穷,没什么吃的,将就一下吧。”
“妈,这样就很好了,安军在部队就一直想着家里这股味道呢。”老太太好相处,向阳也不吝啬这几句话。
许安军笑着看媳妇和老娘你来我往,伸手给向阳盛了小半碗高粱米,又拿了个三合面的馒头,掰了一小半给她。向阳笑着接了。
“老三,你怎么给你媳妇盛这么点饭?喂猫都比这要多!”从向阳进门到现在一直没开口说话的许父终于开口了,看不过许安军的那股吝啬劲,娶媳妇就是得要让媳妇吃饱,可不能亏待了。更何况,老三媳妇瘦瘦小小,一看就是吃不好的,不把身体养好,怎么能生孩子呢。
“爹,我媳妇吃饭本来就少,这些够她吃了。”许安军其实也有些担心,自家媳妇一直是吃细粮,恐怕吃不惯粗粮,他想着少盛一点,回屋再让媳妇吃几块点心的。
许父许母才不说话,只是让向阳夹菜吃。
吃罢饭,向阳要帮着宋氏周氏收拾桌子,被许母叫住了,“过来坐下说说话。”让向阳坐下,许母转进了里屋,出来时手里拿着一块手绢,从里面掏出一个银子的戒子,“本来是一套,手镯给了你大嫂,一副耳坠给了你二嫂,就还剩这个戒子,你也别嫌少,就是这么个意思。”
“妈。您自己留着傍身吧,哪能都给了我们。”向阳推脱了一下,不过许母坚持,再一想,大嫂二嫂也有,向阳也就收下了。
许母又从手绢里取出厚厚的一沓纸币,全是五元的,“老三当兵七八年了,每个月都给我寄五块钱,十斤粮,这年头艰难,要不是老三寄的这些粮,家里还不知道是什么光景呢。这钱呢,前年救命,老大拿着去黑市买粮来着,还剩下这300块钱,你们结婚了,你就收着,好好过日子。”
“妈,戒指我收下了,钱我不能要,这安军孝顺你的钱,你怎么花都行,但是不能再还给我们。我和安军结婚了,但是不妨碍安军孝顺您,以前安军怎么孝顺您的,以后还不变。”许母拿钱给她这件事给了向阳很大的触动,许母算得上是一个明事理的人。
“拿着吧,你大嫂二嫂结婚的时候,我也把你大哥二哥存在我这里的钱都还给他们了。咱家虽然不分家,但是钱财还是要分开的,免得因为这些事再伤了兄弟感情。”许母活了一大把年纪了,看问题看得明白,儿子大了,各个成家,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便不会全心全意的过这一大家子的日子。
“娘,我们不缺这些钱,我自己有工资,向阳父母去世,国家也补偿了一笔钱,去年作为知青去了麻湾村,年底分了几百斤粮食,虽然不是什么细粮,但是填饱肚子足够了,更何况,等我们回去,向阳每个月也有27斤粮食,不会饿着我们的。这次回来向阳怕你们在家吃不饱,做主给你们带了一百斤粮食。还有去年麻湾村打猎分的猪肉,也给您带回来一大块,说是让您和爹补补身子。”许安军很感激向阳如此通情达理,对自己父母如此关怀,更乐意给向阳做脸。
果然许母听了许安军的话,对向阳更是慈爱满意了。